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实词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日:“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王欢守志》)

【注释】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不营产业  

④时闻者多哂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作者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刘禹锡、王欢这样安贫乐道的人,请你再举出一例并概述其事迹。

来源:2017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蹴尔而与之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而后作  

④劳其筋骨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翻译句子。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②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甲乙两则文段都运用  的论证方法  的观点。

来源: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意)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身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慈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表现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物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来源: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

  

②然后能自强也

  

③学不可以已

  

④故木受绳则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来源: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输(节选)

墨子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胡不    于舅家 之(王安石《伤仲永》)

B.今 人于此    所欲 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舍其     醒能述以 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D.江汉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复立楚国 社稷(司马迁《陈涉世家》)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然胡不已乎 这些胡人不会停止进攻

B.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C.荆之地方五千里 楚国的土地方圆有五千里

D.宋无长木 宋国没有高大的树木

(3)选文中,通过"文轩之与敝舆""①   ""锦绣之与短褐"对比,墨子得出楚国攻宋是"②   "的结论。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这一段选文都围绕"劝说"展开,下表对此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项目

人物

劝说性质

劝说目的

劝说方式

劝说效果

墨子

外交

劝说楚王放弃攻宋

以窃疾设喻

  

邹忌

内政

劝谏齐王广开言路

  

齐王欣然纳谏

来源:2017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锦 游泳   ②佳木 而繁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来源: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来源:2017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今齐地方千里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C.王曰:“善。”

京中在善口技者

D.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百姓孰敢不以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B.弗如远甚

渔人甚异之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使人之所恶者两甚于死者

D.闻寡人之耳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上对下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

B.本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C.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话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入深。

D.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5)分析下列文中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邹忌事宣王,仕人,宣王不悦;晏首贵而仕人寡,王悦之。邹谓宣王曰:“忌闻以为有一子之孝,不如有五子之孝,今首之所进仕者,以几何人?”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事:是……的臣子。②仕人:推荐人做官。③众:多。④寡:少。⑤谓……曰:对……说。⑥因:因此。⑦壅(yōng)塞:堵塞。

来源:2016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阳之北

河阳:黄河南岸

B.且焉置土石

焉:怎么

C.始龀,跳往助之

始龀:刚刚长满乳牙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即使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小男孩参与搬运土石),从冬天到夏天变换了季节,才出现回家一次。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清除不掉了,又怎么对付那些沉重的泥土和石头呢?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是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你怎么就不能像孤儿寡妇那样开明呢。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智叟都劝说不了愚公,担心他不停地挖下去,就把愚公移山这件事告知了天帝。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要移山,目的是能到达汉水,通过水路到达更广阔的世界。为此,他想别人之未敢想,干别人之不敢干,终于感天动地,成功移山,造福后人。

B.愚公提出移山,家人纷纷响应,连妻子也献策支持:邻人踊跃参与,连京城氏的一个小孩也热心参与其中。可见,得人心之举自然就能一呼百应,老少云集。

C.从人物的名称上看,两个老人,一愚一智,反映了常人的思维习惯和评价标准;而在作者笔下,愚者大智若愚,智者理屈词穷,褒贬之情分明。这种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印象深刻。

D.交通不便是古代人们经常面临的痛苦,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但这篇寓言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精神,则更具有儒家积极有为的处世态度,激励人们不怕困难,积极有为,改造自然,实现梦想。

来源:2017年广西玉林市(左崇)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上:君王

(1)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道不通,度已失期

先自度其足

B.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今或闻无罪

而或长烟一空

D.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陈胜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是表达对二人的思念,推翻统治,为她们报仇。

B.【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C.【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民怨其上”。

D.【甲】【乙】选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陈胜、管仲卓越的洞察力。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王者何贵?

来源:2017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赵普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刘宣

【乙】

景泰 间,吉安刘公宣 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会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 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孺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普少 吏事

习:熟习

B.家人 箧视之

发:发现

C.每归私

第:住宅

D. 其文

讶:听说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B.卒用

岁赋 二(《捕蛇者说》)

C.谓必山林老孺

益慕圣贤 道 (《送东阳马生序》)

D. 语使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3)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

B.

【乙】文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

C.

【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推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

D.

【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5)除赵普和刘宣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刻苦读书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谈谈你的感受。

来源:2017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来源: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二)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对《望江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诗感情上的大转折,船尽江空,希望落空。

B.

"断白蘋洲"运用夸张手法,抒发了独处深闺女子盼不到心上人的痛苦之情。

C.

这首词情景交融,景有层次,情有起伏,绵绵情感让人心碎。

D.

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借倚楼望帆这一细节,细腻地描绘女子盼心上人归来的情景。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刻唐贤今人诗赋 其上   奉命 危难之间(《出师表》)

B.

环面攻 而不胜   辍耕 垄上(《陈涉世家》)

C.

居庙堂之高则忧 民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

满目萧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予作文以记之  属      

②锦 游泳  鳞     

③斜晖 脉脉水悠悠  脉脉     

亲戚畔之  亲戚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说说你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理解。

(6)选文(三)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理由是什么?

来源:2017年广西贵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字之师

       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选自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注释】①郑谷:唐代诗人。②齐己:唐僧人,善诗。③士林:读书人,文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齐己携诗诣之

诣:

  

②数枝,非早也

也: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齐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来源:2017年广西北海市(南宁、钦州、防城港)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沿溯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良多趣味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皆以美于徐公

B.春冬之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飞漱其间

其如土石何

D.故渔者歌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B.第③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C.第④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

D.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来源:2017年广西北海市(南宁、钦州、防城港)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