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而乐亦无穷也 |
B.若夫霪雨霏霏 |
日出而林霏开 |
C.名之者谁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D.临溪而渔 |
而不知人之乐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4)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文言文阅读
勤 学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确:确实,踏实。 ②侪(chái)辈:同辈。 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弗鄙贱之者乎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B.彼固将以欺人 |
汝心之固 |
C.苟有虚而为盈 |
彼竭我盈 |
D.有弗窃笑之者乎 |
必为有窃疾矣 |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
不以物喜 |
C.凡学之不勤 |
水陆草木之花 |
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释】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年且九十 |
②且焉置土石 |
B.①曾不若孀妻弱子 |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C.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②吾义固不杀人 |
D.①河曲智叟亡以应 |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虽我之死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4)《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5)下面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
B.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
C.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D.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
(6)用“/”给《愚公移山赋》中划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联系学过的经典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诗人多流连于山水之间,山水也就走进了诗文之中。“山气日夕佳,① ”写山间美景;“人家在何许,② ”写山居人家;“山回路转不见君,③ ”写山以表送别之情;“行到水穷处,④ ”则借山以达人生之悟;“正入万山圈子里,⑤ ”写山犹如说理;“醉翁之意不在酒,⑥ ”游山意在言志;“不畏浮云遮望眼,⑦ ”显示出高瞻远瞩的胸襟;“山舞银蛇,⑧ ,欲与天公试比高”抒发了创建伟业之抱负。山,是诗意的栖所,亦是抒情之意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铨九龄,母授以《札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①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侠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息,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①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致使)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奔走)
C.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规避)
D.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稍微)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①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属:写)
B.州召主簿不就(就:赴任)
C.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
D.便语客(语:告诉)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②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③还次蒲州驿
④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烨然若神人 |
②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B.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C.①时人莫之知也 |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D.①则天甚异之 |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4)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存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 。
②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 的特点。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 |
旨: |
|
②然后能自反也 |
反: |
|
③君子之学必好问 |
好: |
|
④舍问,其奚决焉 |
舍: |
|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chī):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朝服衣冠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④乃号令三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5)【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 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忿然而作色,不说
②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B.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4)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5)从课文晏子使楚中,我们已经领略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请你针对本文作分析。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
觥筹交 错/以君为长者,故不 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
B. |
鳞次栉 比/其两膝相 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
C. |
殚精竭虑/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
D. |
顾盼生姿/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狼》) |
(一)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
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 编订的史书《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曰
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
C.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文言文阅读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①,其状如樗②,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③,浴之已疥④,又可以已胕⑤.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⑥而黑端,名曰豪彘⑦。
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扎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起阴多铁 阴风怒号 B. 其名曰黄雚 名之者谁
C.白华而赤实 其实味不同 D.其状如豚而白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下列选项中的“于”,与“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积于今六十岁矣 B.受地于先王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告知于帝
(3)翻译句子。
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4)请在横线上,将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 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注释:①霍丘:县名。后面的阳湖、亳州均为地名。②耶:通“爷”。③尔:如此,这样。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造:
②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劳:
③士民相与谋曰 相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耶为吾民畜也 为坛而盟,祭以慰首(《史记•陈涉世家》)
B. 各以月入米若薪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C. 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D. 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 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告子上》)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老良苦,曷为来哉?
②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
(4)霍邱知县左君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试结合全文概括。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有地隐然而高。 ②卫君待子而为政。
B.①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C.①又尝自休于此邪?②学射于甘蝇。
D.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孔子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此成语造一个句子。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尝极东方。 |
②沃天沃日,势极雄豪 |
B.①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
②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
C.①岂爱人之善 |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
D.①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
②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夹背。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3)上文第二段中作者推测王盛的用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