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实词
初中语文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1)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

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立捕治之:  

②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③御史以闻:  

④明年卒: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幼学执敏置诸狱。

②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来源: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古代称皇帝死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秋天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懈:松懈

D.欲报之于陛下也              报:报答

来源: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东 坡 居 士 极 不 惜 书,然 不 可 乞,有 乞 书 者,正 色 责 之,或 终 不 与 一 字。元 祐 中 锁 试①礼 部,每 来 见 过 案 上 纸,不 择 精 粗,书 遍 乃 已。性 喜 酒,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è)已 烂 醉,不 辞 谢 而 就 卧,鼻 鼾 如 雷,少 焉 苏 醒,落 笔 如 风 雨,虽 谑 弄 皆 有 义 味,真 神 仙 中 人,此 岂 与 今 世 翰 墨 之 士 争 衡 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

【注】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 乞 书 者  ②不择精粗  

③书遍乃已  ④虽谑弄皆有义味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B.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

C.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

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è)已 烂 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正 色 责 之,或 终 不 与 一 字。

译文: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译文:  

(4)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来源:2017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牺牲玉帛:  

②齐师败绩:  

③夙夜筹谋:  

④楚使请城:  

⑤乃自刎以死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3)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

(4)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来源: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便舍船,从口入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B.复行数十步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C.屋舍俨然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

来源: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崇明老人记

【请】陆陇其

①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子以自给【2】,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3】,遂同居 而共养父母焉。

②伯仲叔季,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率⑤以为常。

③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鬻(yu):卖。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频次。④称觞(shāng):举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遂 同 居 而 共 养 父 母 焉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及四子长  

②方得侍奉颜色  

③则明日蚤餐季  

④老人每食毕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4)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

①第②节中“率以为常”指  

②第③节中“率以为常”指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

来源: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食[明]顾炎武

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于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 中,前之却之 ,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心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 舟人刺 ,其半在水,视之 若曲焉 此皆水之能影物也。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与地,日 一线   

②不 借光   

③以 以无光也   

夫水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3)根据上文完成题目

①用自己的话解说月影形成的原因,并从甲乙两图选一幅辅助说明。

我选    图,解说    

②请说说,李鲈用问答的方式讲述西洋之学中月食道理的好处。

来源: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数行下左右皆莫能仰视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②籍:项籍,字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力拔山兮气盖世

  

虞兮虞兮奈若何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项 王 泣 数 行 下 左 右 皆 泣 莫 能 仰 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②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4)成语  从这段故事而来,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5)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项王这个人物的评价。

来源: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吴将皆欲迎击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公将鼓之。  

②彼竭我盈  

③犹难尽克  

④诸将并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②夫战,勇气也。

③其诸要害已固守。

(4)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

(5)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

来源: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宗(乾隆皇帝)循卫河南巡,舟行倚窗,见道旁农夫耕作,为向所未见,辄顾而乐之。至山左某邑,欲悉民间疾苦,因召一农夫至御舟,问岁获之丰歉,农业之大略,地方长官之贤否。农夫奏对,颇惬圣意。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兼询姓氏。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农夫阅竟,奏曰:“满朝皆忠臣。”上问何以知之。农夫奏称:“吾见演剧时,净脚所扮之奸臣,如曹操、秦桧,皆面涂白粉如雪,今诸大臣无作此状者,故知其皆忠臣也。”上大噱

(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 ①噱(jué):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     寻:      徧: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见道旁农夫耕作,很高兴,因为他之前从未见过。

B.高宗想了解民间疾苦,农夫据实以告,高宗十分满意。

C.群臣“不敢不以名对”说明他们并非良善之辈,心虚。

D.高宗对群臣的表现视而不见,这说明他并不想听真话。

来源: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湮于沙上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可据理臆断欤?

(3)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①  ;②  。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来源: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行九。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馀,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将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②先府君:指作者已逝去的父亲。③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 ④铨:作者将世铨自称。 ⑤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⑥戚党:亲戚和乡党。 ⑦吟哦声:读书的声调。 ⑧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   ⑨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家益落/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B.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 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母授以《礼记》《周记》《毛诗》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4)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来源: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 ⑤掉:摆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②一日曝书画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②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3)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原因:  

②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原因:  

(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甲文:  

乙文:  

来源:2017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 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虽有 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虽有 道,弗学,不知其   

③知困,然后能 自强  

④故曰:教学相   

⑤非问无以 广  

⑥理明矣,而 不达于事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学必好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学半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论述了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    

【乙】文:   

来源:2017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说,游说。③养:供养之地。④未之以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蹴尔而与之生(用脚踢)                B.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C.孔子见齐景公(召见,接见)         D.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听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万钟于我何加焉/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行道之人弗受/辍耕之垄上              

D.乡为身死而不受/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

B.【乙】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齐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他认为“无功不受禄”。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②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来源:2017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