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虚词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阅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城子”为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B.上阕首句中的“老夫”为作者自称。
C.词的结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这首《江城子》和晏殊的《浣溪沙》都是豪放词。

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小题。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位深闺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
B.“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描写了深闺女子精心梳妆和倚楼盼望的孤独情景。
C.“肠断白蘋洲”写出了深闺女子因失望回到分别之地“白蘋洲”的痛苦心情。
D.这首词描绘了帆船、落日、江水、小洲等景物,富有画面感。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融人、景、情于一体,景有层次,情有起伏。
B.“过尽千帆皆不是”是感情的转折处,体现了深闺女子由希望到失望的相思之苦。
C.“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D.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用词精炼传种,绘景色彩明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请你对这一句诗词进行赏析。
找出《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以下题目:
蝶恋花  出塞①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②。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①纳兰性德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②无定据:无定、无准。
(1)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2)末句有什么作用?这首词包含了那些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浣溪沙

[宋]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 行

[宋]叶 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

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

对我对山三两声。

1.

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这从""一词可以看出。

2.

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小题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 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___
丙句:___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以上三句都在感情 高潮时结束。
B 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 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 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共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校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参加这项活动的有知名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家,听说他不仅要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还要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如果他问你下面这些问题,你怎样回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⑴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写出上阕的最后一句。
⑵这首词的下阕是“惜”字统领下文,到哪句为止?请你把这个句子写下来。
⑶这首词上阕的前几句写了眼前的实景(现实景象),后几句写的是虚景(想象景象)。请把写虚景(想象景象)的句子写出来。
⑷这首词下阕中的“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含义相同吗?请写出理由来。
⑸这首词上阕与下阕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各写一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鉴赏(共4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上阕运用        手法写景,展示了一幅               (特点)的山林景致。
通过阅读,你从词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性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引发征人愁思的直接原因,“                                ”是“归无计”的心理外现。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真切感人。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完成8~10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骚”中的“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                 ,“风骚”在词中指的是                   ,与它同义的还有“         ”一词。
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C.“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D.“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指出《沁园春·雪》写景运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老舍《济南的冬天》里的句子,它能让你联想到《沁园春·雪》中哪一句?为什么?二者之间有不同之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试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熙宁七年(1074),陈襄杭州任满,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苏轼作此词送别。②临平山,在杭州东北。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阅读上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1)这首词中“荧荧”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