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虚词
初中语文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山门 于河

  

于沙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求石兽 水中,竟不可得。

  

②沿河求 ,不亦颠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

译: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来源:2016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

【乙】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不以千里称也

先帝称之曰能

C.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其真无马耶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C.骈死于槽枥之间

有亭亦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孔孟论学习》)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

B.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来源: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又何间(jiān)焉

B.

牺牲玉帛(bó)

C.

下视其辙(zhé)

D.

望其旗靡(m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小大之狱②遂逐齐师

③公问其故④夫大国,难测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4)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来源:2016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 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 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③清静亡为                  

④虽富贵不事也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3)【甲】文末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试结合【乙】文分析其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

(4)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来源: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 于窟室 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 ,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 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铍: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通"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秦王 怫然                

鹰击于殿上

③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④酒既酣

(2)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徒以有先生也

B.因以匕首刺王僚

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4)简答题。

①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②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来源: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数目不确定)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过,透)

(2)【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段水的特点是:  ;【乙】文段水的特点是:  

来源: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三闾祠

(清)查慎行

平江远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释:①三闾(1ǚ)祠:位于湖南汩罗。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③岁时:节令。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是马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湘兰沅芷年年绿  

(2)翻译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平江远山极目回。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

(5)“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6)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①“  ”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摧残:乙文中,作者认是②“  ”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来源: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
这首诗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 .甫 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 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 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仿佛若有光(   

如外人(   

③其丈夫 担粪灌园(   

④自 不如远甚也(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

见四野禾苗油油

B、有良田美池桑竹

余顾而慕

C、 答之

老幼男女 耘于田间

D、不足 外人道也

此一家之中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①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②其 丈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来源:2016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因为本其山川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乐其地僻而事简

B.在乎山水之间也

幸生无事之时也

C.名之者谁?

修之来此

D.山行六七里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5)[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来源: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文阅读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

C.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①故逐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肉食者谋之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可以一成

②以君之力

C.①战于长勺

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5)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来源: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边的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试问卷帘人”句中“试”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2)请你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暮春“雨疏风骤”后“绿肥红瘦”的景象。(字数5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词。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时上封事①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谏臣。③违:过失、错误。

(1)用"/"给乙文划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

天启壬戌

B.使内外 法也

渔人甚

C.征与诸葛亮

卿言多务, 若孤

D.帝悦,皆慰

孔子云:何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4)结合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议是什么。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来源: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