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山故有亭 ,世传以为叔子 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 ,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 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 止也,乃来以记属于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1)选出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山 有亭

公问其

B. 太守

此之 失其本心

C. 之者谁

其后轩为荣光禄堂

D. 广 新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 不知人之乐

(2)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   

(4)【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  

来源:2017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而触不周山

《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

遂逐齐师

B.弃其杖

其真无马邪

C.化为邓林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至,道渴而死。

②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夸父和共工的形象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来源: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

材料二: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 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 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言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 ,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 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凛,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①捐瘠(jí):贫乞、瘦弱;②不避:不让,不差于;③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

(1)为理解材料一中"有饿者蒙袂辑屦"的"屦"的意思,某同学收集了偏旁相同的三个字:①屣:视若敝屣;②屐:应怜屐齿印苍苔;③履:削足适履。由此得出"屦"的意思应该是   

A.行走

B.鞋子

C.脚

D.遮盖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耕而食之"(食:粮食)

B.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亡:通"无")

C."以实仓廪"(以:来、表目的)

D."而蓄积未及者"(而:表转折)

(3)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B.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C.品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D.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②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5)"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的梦想,"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我国实现了粮食"十七连丰"。请结合材料二,分析重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来源:2021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宾客大宴

会:聚集

B.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

D.吾于何逃声哉

于:到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发出崩裂倒塌的声音。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你从琴声中所听到的大丈夫般的意志,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它用发声器官模仿各种声音,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场景。《口技》就是形象地摹拟出一家人由睡而醒到再入睡及附近发生一场火灾的过程。琴属于古六艺中“乐”的范畴,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如伯牙就是把情怀寄托于琴音,而子期通过琴音就能领悟到他传达的情趣。

B.甲乙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口技表演者仅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能模仿出生动逼真、层次丰富多变的场景,可谓“善演”;乙文伯牙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可谓“善弹”;而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可谓“善听”。

C.甲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同。甲文文题统一,全文围绕口技者的表演展开描写,赞扬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乙文则因题目是后人所加,文与题并不完全统一,文章虽然也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但更多的是赞扬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

D.甲乙两文都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详写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同时通过写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之高。乙文正面详写了伯牙鼓琴之“善”,而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来源:2018年广西玉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选手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动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乏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 ,有高世之心,故假节 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 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选自《乐毅报燕王书》)

【注释】①错:通"措",施行。②节:符节。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③擢(zhuó):提拔。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遂 · 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 头(《小石潭记》)

B、受任 · 败军之际

皆以美 · 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臣 · 贤圣之君

· 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D、而以身 · 察于燕

所识穷乏者 · 我与(《鱼我所欲也》)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3)【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甲】文中的"先帝"与【乙】文中的"先王"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

来源:2017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日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

C.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岂善学者应有邪

以咨诹善道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今诸生学于太学

余将告于莅事者

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而君变色以去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B.【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等。

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任务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

D.【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②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来源:2018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彭天锡串戏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习,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一肚皮磊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串戏:客串演戏。②机械:机巧。③磊砢(kē):众多的样子。④桓子野:即桓伊,字子野。

(1)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2)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3)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

来源: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有屋数间,有田数亩,用盆为池,以瓮为牖 ,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藿 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笔落人间,辉映琼玖 .人能知止,以退 为茂。 我自不出, 何退之 ?心无妄想,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炎炎论之 ,甘处其陋。绰绰言之 ,无出其右。羲轩之书 ,未尝去手。尧舜之谈,未尝离口。谭中和天 ,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牖(y6u):窗户。②藜藿( líhuò):泛指粗劣的粮食。③琼玖:美玉。④退:隐退。⑤炎炎论之:(如果)以华美而论。⑥绰绰言之:(如果)以旷达面论。⑦羲轩之书:指上古时期的书。⑧谭中和天:谈论的是儒家的中和之道。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谈笑有 鸿 · ·   

②用盆 ·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我自不出,何退之有?

(3)选出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陋室之陋的一项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用盆为池,以瓮为牖。

D.墙高于肩,室大于斗。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   的节操、志趣;在语言方面,两文文辞精练,多用四字短句,并且   ,读来朗朗上口。

来源:2017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帝大骇,以问准。因请帝幸澶州。曰:"若大驾亲征,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我得胜算矣。"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今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河北罢兵,准之力也。

(选自《宋史·寇准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冬/ 鱼之乐也

B.

以挠其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C.

坚守以老 师/ 两膝相比者

D.

乃引 /乃记之而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帝 尽 以 军 事 委 准 准 承 制 专 决 号 今 明 肃 士 卒 喜 悦

11.结合选文,谈谈为什么作者认为"河北罢兵"是寇准的功劳。

来源:2020-2021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四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各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武备宽弛,东南尤甚________  (2)或指为生事________

(3)人服其先见________  (4)此国家安危之本也________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2. 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来源: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时上封事①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谏臣。③违:过失、错误。

(1)用"/"给乙文划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

天启壬戌

B.使内外 法也

渔人甚

C.征与诸葛亮

卿言多务, 若孤

D.帝悦,皆慰

孔子云:何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4)结合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议是什么。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来源: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①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 ,多微辞

②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 ,不可干以私 ;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 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 至不给。 本未弱冠,聚徒 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赙赠 几不能给棺敛,执绋 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①峻洁刻厉:形容文章刚劲凝练而深刻。②微辞: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语言。③制行纯白:行为纯洁。④不可干以私:不掺杂私心。⑤斯文:这里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⑥饘(zhān)粥:稠粥。⑦聚徒:招收学生。⑧赙(fù)赠:官府赠送的钱物。⑨执绋(fú)者:指前往送葬的人。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本往 ,所得造诣日深

质:询问,求问

B.尤以 立斯文自任

植:树立

C.非赙赠 不能给棺敛

几:几乎

D.时人

荣:荣耀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通贯

亚夫 传言开壁门

B.犹赁屋

先帝不 臣卑鄙

C.行

海运则将徙 南冥

D.而笃朋友

甚矣,汝 不惠

(3)翻译下面句子。

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

(4)选文第①段主要表现了宋本       的特点:由第②段可知,宋本为官清廉,表现在稠粥都吃不上、           

来源: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卒逢暴雨

卒:

  

②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

  

③皆宜远观

宜:

  

④悉是晚景

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②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马说》)

【乙】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侠马也。今东野毕之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驟,朝礼回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

(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颜渊论御马》)

【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谮(zèn):说人坏话,诬陷别人。③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④揭席:离席,散席。⑤趣:同“促”。⑥造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⑦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乡寡人日                         

④是以舜无佚民                 是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

(3)①甲文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被埋没的现象,表达了作者  的愤懑以及对封建统治阶级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乙文运用  方法进行推理推断出东野毕驾驭的马会逃跑的结论。

来源:2019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 在矿何贵之有? 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 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 尔?"

时上封事 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滞 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B.古者立 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 得失

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 朕躬

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处事 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 其道(《马说》)

B.不 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 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②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来源: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