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翻译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后面的题目。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何以战    以:       
皆以美于徐公   以:       
(2)忠之属也  属:       
司命之所属     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下视其辙
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曹刿论战
这篇文章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重点写战前曹刿对   ①  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   ②  和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战前,曹刿肯定了鲁庄公所讲“  ③   ”,表明曹刿已经认识到战胜敌人必须依靠人民的道理;战后,曹刿提出了要选择“  ④    ”的时机发动反攻,以及作战中必须随时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曹刿的这些论述,是当时条件下弱国战胜强国的经验总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马 说(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 (       ) ② 之不以其道(       )
请写出两个带“马”字的成语(2分)①_______  ②________       
用上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时日千丈 B.林涧肃皆生
C.天下独猿则百叫无 D.负势竞横柯

对文章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B.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色,水清,水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C.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景,动景和静景相结合,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是全文的写景总括,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译:                                                ________________                                                                                                                                                         
(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                                               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玩 亵:            ②不蔓不 枝:
③陶后有闻 鲜:      ④亭亭净 植: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结合对选文的理解填空:【甲】文用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2分)
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摘而藏之 B.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C.聚室而谋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既克,公问其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已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①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②犯:碰到。③柁:同“舵”。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始折旋疾   ②舟师之是听 ③所向不如意 ④遽舟师
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始折旋疾徐”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B.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C.坐其中,颓然碧窈 D.普明日复奏其人

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选贤                ②外户而不闭
③屋舍俨然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在渔人眼中,桃花源是美好的。请你说说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世外桃源的美好?
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              ②博学而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吾日三省吾身”从忠、信、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填一个字),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
注:“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效法,仿效。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贤家君在太丘,远近之       ②久而
翻译下面的句子。
弱者抚之以仁。
请你分析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答语的巧妙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略无处       ②属引凄异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   ,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让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得到作者的                  之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胡不见我于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伤仲永》,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仲永之悟/初极狭,才 B.以钱币乞之/王命急宣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宾客少舒 D.是指物作诗立就/李唐来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文章第一段写方仲永幼时奇异的诗才,有什么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相与
翻译下列语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闲人”一词的理解。
请谈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翻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