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①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 ②,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 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④.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 ⑤,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 ⑥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注释】①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 ②《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③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 ④香炉:庐山香炉峰。 ⑤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⑥孤负:辜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长,南游云梦 |
鲁肃过寻阳 |
B.破 为笑 |
临表 零,不知所言 |
C. 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
七百里,高万仞 |
D.恨丹液未 |
自是指物作诗立 |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3)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
(4)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 |
假:借 |
B.久而乃 和 |
和:暖 |
C.同舍生皆 被绮绣 |
被:同"披",穿着 |
D.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
乐:快乐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 |
策 之不以其道 |
B.不敢出一言 以复 |
全石 以为底 |
C.学 而不思则罔 |
濯清涟 而不妖 |
D. 于我如浮云 |
皆以美 于徐公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4)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元年春,晋侯使瑕嘉平戎 ①于王 ②,单襄公 ③知晋拜成。刘康公徼 ④戎,将遂伐之。叔服 ⑤曰:"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 神人 弗 助,将何以胜?"不听,遂伐茅戎。三月癸未,败绩于徐吾氏 ⑥。
(节进自《左传•成公》)
【注释】①戎:即茅戎,春秋时少数民族。②王:周成王。③单襄公、刘康公:东周卿士。④徼(yāo):侥幸。⑤叔服:东周内史。⑥徐吾氏:茅戎的部落。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晋侯 使瑕嘉平戎于王 |
使内外异法也 |
B.将遂 伐之 |
伐竹取到 |
C.背盟 而欺大国 |
人不知 而不愠 |
D. 遂伐茅戎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神人弗助,将何以胜?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中刘康公战败的原因。
(4)【甲】【乙】两文中的曹刿和叔服都有可贵之处,相同点是什么?
古诗文阅读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范仲淹是 (朝代)文学家。
(2)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
B.东临碣石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临溪而渔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4)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5)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
上联:
下联: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山故有亭 ①,世传以为叔子 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 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 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 止也,乃来以记属于 予。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1)选出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山 故有亭 |
公问其 故 |
B. 太守 谓谁 |
此之 谓失其本心 |
C. 名之者谁 |
名其后轩为荣光禄堂 |
D. 广 而新之 |
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
(2)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
(4)【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
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 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
(1)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 |
词语 |
示例 |
加点字意义 |
字源法 |
行者休于树 |
|
① |
迁移法 |
故虽吏事旁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② |
查字典 |
属余为记 |
shǔ:①类别。②隶属。③是。 zhǔ:①连缀;连续。②(意念)集中在一点。③同"嘱",嘱咐。 |
③ |
(2)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A. |
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
B. |
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
C. |
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
D.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 |
(3)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4)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5)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人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陛下
②悉以 咨之
③苟 全性命于乱世
④以 彰其咎
(3)参照示例,分析"诚"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示例:"诚宜开张圣听"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广开言路的必要性,引起刘禅重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 。
(4)请从第⑦段中找出作者接受先帝"临崩"重托以后所做的事。
(5)本文言词恳切,感人至深。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 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 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 ④之。……故从其四欲 ⑤,则远者自亲 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 ⑦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2佚乐:使……安乐。3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
腰白玉之 环 |
B. 池非不深也 |
南冥者,天 池也 |
C. 委而去之 |
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
D.故 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 而攻之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
B.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 |
以钱覆其口 |
C.民恶贫贱,我富贵 之 |
前人 之述备矣 |
D.行其四恶, 则近者叛之 |
不效, 则治臣之罪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①" "(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②" "(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③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士尹池 ① 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 ② 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 ③ 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 ④ 经其宫 ⑤ 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 ⑥ 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 "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 ⑦ 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新序》)
【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女有 归
②盗窃乱贼而不 作
③潦 之经吾宫也利
④已 食三世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3)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 ①;不妆散粉,点点糁 ②原宪 ③之羹。飞霰 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 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l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
上下 一白/不敢出 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
B. |
画冒雪出云 之势/恢弘志士 之气(《出师表》) |
C. |
是日更定矣/斯 是陋室(《陋室铭》) |
D. |
回风 折竹/斗 折蛇行(《小石潭记》) |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 然 一 饱 随 作 雪 景 一 幅 以 寄 僧 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 ;【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①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 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 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 ③ 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
(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
【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
殆:几乎。 |
B.余怜而售之 |
怜:怜惜,喜爱。 |
C.以效兹丘之下 |
效:效仿。 |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负:依仗。 |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 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 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译注》)
【乙】
高祖曰:"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①。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 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 委而去之
②亲戚 畔之
③ 镇国家
④ 连百万之军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三里之城 |
B. |
夫环而攻之 |
C.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D. |
连百万之军 |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5)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
根据【乙】文我们可以概括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① ;我们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文言文阅读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为贼所获。同辈百余人皆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 ①,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太宗遂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 ②也。
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家无余财,卒,无珠玉以为含。 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天下叹伏之。
(选自《大唐新语》,有增改)
【注释】①将作丞:级别较低的官职名。②伐:自夸,夸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寻遇疾 |
未果,寻病终 |
B.莫不备具 |
百废具兴 |
C.无珠玉以为含 |
可以一战 |
D.而多弼不自伐也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B.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D.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时,亲自煎药送服。
B.张弼在李大亮的引荐之下,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迁。
C.文章赞美了李大亮感恩图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
D.本文与《周亚夫军细柳》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刻画人物。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欲穷其林
③鸡犬相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梳理选文中武陵人的行踪,完成下面的图表。(每空不超过4个字)
缘溪行→ →至山前→ →游桃花源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