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 (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屋舍俨 俨然
②便扶 向路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4)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
(5)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用原文语句回答)
(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王曰:“善。”乃下令……大悦,即诏……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 ① 行止 ② 。"虽不能至,然心乡 ③ 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景行(xíng):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②止:语助词。③乡:同"向"。
(1)小智同学想要知道"可谓至圣矣"中"至"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至"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A.到
B.到达了极点
C.极、最
D.通"致",招致,达到
(2)文中作者"适鲁"的原因是 ,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孔子 的感情。(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濠州定远县 ①一弓手 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 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 毙(杀死)
C. 适 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 谓(对……说)偷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皆服 其能 |
空乏 其身 |
B.弓手者 因事至村步 |
罔不 因势象形 |
C. 遂曳矛而斗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D.见必与 之决生死 |
时人莫 之许也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第一部分 课内理解掌握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援疑质理
②或遇其 叱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故 患有所不辟也 |
B.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太守归而宾客 从也 |
C.录毕,走送 之 |
当余 之从师也 |
D.无从致书 以观 |
俯身倾耳 以请 |
(4)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与王介甫第一书 ①
【宋】曾巩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 世 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 使如此文字, 不 光耀于 世 ,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 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 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 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 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住 且二十日
②及舟船侍从以 西
③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④虽欧公亦 然也
⑤欧公更欲足下 少开廓其文
⑥余 俟到京作书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②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5)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师川外甥奉议 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
【注】①奉议:官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②非天质之卑
③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B. |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C. |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D. |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②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4)【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
关键信息 |
学习建议 |
前提条件 |
【甲】 |
业精德成 |
① |
热衷于学习 |
【乙】 |
养心探道 |
第一条建议:② 第二条建议:③ |
全身心投入学习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 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 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 ④之。……故从其四欲 ⑤,则远者自亲 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 ⑦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2佚乐:使……安乐。3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
腰白玉之 环 |
B. 池非不深也 |
南冥者,天 池也 |
C. 委而去之 |
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
D.故 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 而攻之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
B.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 |
以钱覆其口 |
C.民恶贫贱,我富贵 之 |
前人 之述备矣 |
D.行其四恶, 则近者叛之 |
不效, 则治臣之罪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①" "(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②" "(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③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士尹池 ① 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 ② 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 ③ 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 ④ 经其宫 ⑤ 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 ⑥ 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 "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 ⑦ 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新序》)
【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女有 归
②盗窃乱贼而不 作
③潦 之经吾宫也利
④已 食三世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3)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 ①;不妆散粉,点点糁 ②原宪 ③之羹。飞霰 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 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l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
上下 一白/不敢出 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
B. |
画冒雪出云 之势/恢弘志士 之气(《出师表》) |
C. |
是日更定矣/斯 是陋室(《陋室铭》) |
D. |
回风 折竹/斗 折蛇行(《小石潭记》) |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 然 一 饱 随 作 雪 景 一 幅 以 寄 僧 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 ;【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①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 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 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 ③ 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
(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
【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
殆:几乎。 |
B.余怜而售之 |
怜:怜惜,喜爱。 |
C.以效兹丘之下 |
效:效仿。 |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负:依仗。 |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 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 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译注》)
【乙】
高祖曰:"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①。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 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 委而去之
②亲戚 畔之
③ 镇国家
④ 连百万之军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三里之城 |
B. |
夫环而攻之 |
C.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D. |
连百万之军 |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5)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
根据【乙】文我们可以概括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① ;我们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文言文阅读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为贼所获。同辈百余人皆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 ①,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太宗遂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 ②也。
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家无余财,卒,无珠玉以为含。 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天下叹伏之。
(选自《大唐新语》,有增改)
【注释】①将作丞:级别较低的官职名。②伐:自夸,夸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寻遇疾 |
未果,寻病终 |
B.莫不备具 |
百废具兴 |
C.无珠玉以为含 |
可以一战 |
D.而多弼不自伐也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B.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D.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时,亲自煎药送服。
B.张弼在李大亮的引荐之下,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迁。
C.文章赞美了李大亮感恩图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
D.本文与《周亚夫军细柳》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刻画人物。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欲穷其林
③鸡犬相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梳理选文中武陵人的行踪,完成下面的图表。(每空不超过4个字)
缘溪行→ →至山前→ →游桃花源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