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 |
假:借 |
B.久而乃 和 |
和:暖 |
C.同舍生皆 被绮绣 |
被:同"披",穿着 |
D.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
乐:快乐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 |
策 之不以其道 |
B.不敢出一言 以复 |
全石 以为底 |
C.学 而不思则罔 |
濯清涟 而不妖 |
D. 于我如浮云 |
皆以美 于徐公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4)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陈胜王凡 ①六月。已为王,王陈 ②。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 ③!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数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 ④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 ⑤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凡:总共。②陈:地名。指陈县。③夥(huǒ)颐:意思是"真多呀"。④颛(zhuān);同"专"。⑤系:拘捕。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百人 屯大泽乡 |
屯:停驻 |
B. 等死,死国可乎 |
等:同样 |
C.已为 王,王陈 |
王:称王 |
D.客人愈益 发舒 |
发舒:放肆 |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B.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C.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D.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年轻时虽"与人佣耕",但却不甘心受人奴役,有鸿鹄一般的远大志向。
B.陈胜对吴广说的一番话,是陈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看出他有敏锐的洞察力。
C.陈胜将来客斩杀,是因为来客多次跟别人讲陈胜的一些旧事,有损他的威严。
D.陈胜作为农民领袖,本想成就一番功业,却贪恋一时的荣华富贵而最终失败。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 ① 行止 ② 。"虽不能至,然心乡 ③ 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景行(xíng):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②止:语助词。③乡:同"向"。
(1)小智同学想要知道"可谓至圣矣"中"至"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至"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A.到
B.到达了极点
C.极、最
D.通"致",招致,达到
(2)文中作者"适鲁"的原因是 ,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孔子 的感情。(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因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 奉必须俭约
①器具 质而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②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
(4)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具现实教育意义,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①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 ①,多微辞 ②。
②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 ③,不可干以私 ④;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 ⑤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 ⑥至不给。 本未弱冠,聚徒 ⑦ 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赙赠 ⑧几不能给棺敛,执绋 ⑨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①峻洁刻厉:形容文章刚劲凝练而深刻。②微辞: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语言。③制行纯白:行为纯洁。④不可干以私:不掺杂私心。⑤斯文:这里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⑥饘(zhān)粥:稠粥。⑦聚徒:招收学生。⑧赙(fù)赠:官府赠送的钱物。⑨执绋(fú)者:指前往送葬的人。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本往 质,所得造诣日深 |
质:询问,求问 |
B.尤以 植立斯文自任 |
植:树立 |
C.非赙赠 几不能给棺敛 |
几:几乎 |
D.时人 荣之 |
荣:荣耀 |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通贯 乃已 |
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 |
B.犹赁屋 以居 |
先帝不 以臣卑鄙 |
C.行 于世 |
海运则将徙 于南冥 |
D.而笃朋友 之义 |
甚矣,汝 之不惠 |
(3)翻译下面句子。
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
(4)选文第①段主要表现了宋本 的特点:由第②段可知,宋本为官清廉,表现在稠粥都吃不上、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 |
护城河 |
B.委而去之 |
委托 |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险阻 |
D.亲戚畔之 |
背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旨明确,高度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通过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
B.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明确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精辟论断。
C.文章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使用了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D.文章语言晓畅明白,精炼准确。论证时擅长蓄势。使用了对举、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袁枚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 ①,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 ②,若罗浮 ③,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 ④,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 ⑤,可偃仰,可放笔研 ⑥,可瀹茗 ⑦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 ⑧,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⑨。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 ⑩,合同而化 ⑪。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 ⑫。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有删改)
【注释】①决舍:丢开、离别。②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③罗浮:山名。④磴(dèng)级纡曲:石级曲折。磴,石级。纡曲,弯曲、曲折。⑤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古人正规场合盘腿而坐,箕踞是很随便的姿势。⑥研:通"砚"。⑦瀹(yuè)茗:烹茶。⑧九天银河:指瀑布。⑨枰(píng):围棋盘。⑩天籁人籁:指自然界的音响和人所发出的声音。⑪合同而化:汇合融化在一起。⑫无征不信: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征,同"证",证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 置几席间作玩
②又有 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③已遂 述数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得从容 以观 |
而安陵 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
B.飞瀑雷震,从空 而下 |
抟扶摇 而 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 |
C.当时建此亭 者,其仙乎 |
负 者 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
D.顷 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
称善者久 之 (《周亚夫军细柳》) |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过 石 桥 有 三 奇 树 鼎 足 立 忽 至 半 空 凝 结 为 一。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5)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飞泉亭及周边景物的一组是
①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
②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③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④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⑤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⑥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 舍船 |
屋 舍俨然 |
B.寻 向所志 |
便扶 向路 |
C.桑竹 之属 |
属予作文以记 之 |
D.不足 为外人道也 |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
B. |
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
C. |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文章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
D. |
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
(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
【链接材料】滁 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 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③。而孰知上 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 ⑤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或上言秦府(秦王李世民官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上谓公卿曰:" 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 讟 (dú,怨言)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 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1)下列与"则危亡立至"中"则"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欲速则不达
(2)"除"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主要有:①台阶;②任命;③清除;④算法的一种。请结合本段内容,选出"尽除武职"中"除"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
(4)从选文看,唐太宗有哪两个可贵之处?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 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 ① 已有公辅 ② 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 ③ 物,以色假 ④ 人。虽对人主 ⑤ ,必同而后言。毁誉 ⑥ 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颁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徇:追求。⑥假:看待、对待。⑤人主:君主。⑥毁誉:毁谤和称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何 间焉 |
间: |
|
②小大之 狱 |
狱: |
|
③政事文学非不敏且 博也 |
博: |
|
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 望 |
望: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3)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4)【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 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 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 ④之。……故从其四欲 ⑤,则远者自亲 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 ⑦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2佚乐:使……安乐。3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
腰白玉之 环 |
B. 池非不深也 |
南冥者,天 池也 |
C. 委而去之 |
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
D.故 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 而攻之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
B.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 |
以钱覆其口 |
C.民恶贫贱,我富贵 之 |
前人 之述备矣 |
D.行其四恶, 则近者叛之 |
不效, 则治臣之罪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①" "(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②" "(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③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士尹池 ① 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 ② 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 ③ 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 ④ 经其宫 ⑤ 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 ⑥ 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 "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 ⑦ 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新序》)
【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女有 归
②盗窃乱贼而不 作
③潦 之经吾宫也利
④已 食三世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3)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 ①;不妆散粉,点点糁 ②原宪 ③之羹。飞霰 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 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l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
上下 一白/不敢出 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
B. |
画冒雪出云 之势/恢弘志士 之气(《出师表》) |
C. |
是日更定矣/斯 是陋室(《陋室铭》) |
D. |
回风 折竹/斗 折蛇行(《小石潭记》) |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 然 一 饱 随 作 雪 景 一 幅 以 寄 僧 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 ;【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①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 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 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 ③ 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
(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
【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
殆:几乎。 |
B.余怜而售之 |
怜:怜惜,喜爱。 |
C.以效兹丘之下 |
效:效仿。 |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负:依仗。 |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