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综合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来源: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不能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及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鲁仲子:齐国高士。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⑤淄:水名。⑥虞:通“娱”,娱乐。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⑧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B.行拂乱其所为(拂:扰乱)

C.田单乃惧(惧:害怕)

D.先生志之矣(志:记,记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4)【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两文中都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甲】  ;【乙】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

来源: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字之师

       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选自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注释】①郑谷:唐代诗人。②齐己:唐僧人,善诗。③士林:读书人,文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齐己携诗诣之

诣:

  

②数枝,非早也

也: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齐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来源:2017年广西北海市(南宁、钦州、防城港)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细柳(节选)

       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或以其腰嫖可爱,戏呼之“细柳”云。柳少慧,解文字。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但有问名者,必求一亲窥其人。阅人甚多,俱未可,而年十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焉。既醮,夫妇甚得。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谯诃不改,而顽冥如故。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面壁,置不闻。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残秋向尽,休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女不听。邻妪怂恿之,始纳焉。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④醮(jiào):嫁。⑤谯诃:责备呵斥。⑥宥(yòu):宽恕。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3处)

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未尝言人臧否  

②辄亡去从牧儿遨  

③数日,苦之  

④哀求邻媪往白母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其飘枭可爱/今以蒋氏观之

B.福不堪其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便更若衣/曾不若孀妻弱子

D.不然,早复去/父利其然也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柳”不是文中细柳娘的本名,而是因其身姿婀娜被戏称为“细柳”。

B.细柳追求婚姻自主,但终因无合适人选只好听命于父母。

C.长福不愿读书,被细柳打发去跟仆人一起劳作,吃穿用度和仆人一样。

D.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以至于乡里乡亲有诸多非议。

(5)长福的成长经历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宜的一项  

A.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来源:2018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年十五常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侯之谓藩曰:“孺子③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藩传》)

【注】①藩:即陈藩,字仲举,东汉大臣。②芜秽:杂乱不堪。③孺子:即年幼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涉少时

宾客意少舒

B.苟富贵,无相忘

更有痴似相公者

C.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D.大丈夫处世

何处无竹柏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世家”是《史记》传纪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藩年十五/常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侯之/”。

C.【甲】文中的“字”是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乙】文的“郡”是古代行政区域。

D.【甲】文“吴广者,阳夏人也”和【乙】文“安事一室乎”这两句分别为判断句和设问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用对比手法,将陈涉与其他佣耕者进行对比,以突出他的非凡之志。

B.【乙】文刻画薛勤这个人物,主要采用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法。

C.【甲】【乙】两文表现陈涉、陈藩两人在青少年时期都具有人生的远大抱负。二陈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人贵立志,志向影响人成就的大小。

D.【甲】【乙】两文二陈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人贵立志,志向影响人成就的大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译文:  

②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来源:2017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 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 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困于心衡于虑  

③病虽愈        

④四夷俱服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来源:2016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 ,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 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 ,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竟不可得

竟然

B.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C.佯败走

假装

D.而绝其粮道

截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

介词,在

B.如其言

代词,他(的)

C.以天下莫能当

连词,因而

D.而括易言之

连词,表转折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来源:2019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集》)

【乙】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其似行书者次,似篆籀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

【注释】张平山:名画家,擅画人物。 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的题名。 篆籀(zhòu):即篆书。   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钟爱宅边的五棵柳树,故取“五柳”为号。

B.五柳先生身居陋室,衣食不足,但忙于著文,无暇顾及。

C.刘酒作画,用行书落款,是为了显示其书法的精湛。

D.刘酒爱“酒”,以“酒”为名,与“酒”生死相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酒与予交最久,无妻子,每谓予曰:“死以累君。”

(4)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贾文忠“曾不”一词表现了五柳先生

  的性格特点;乙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  的性格特点。(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

(5)两位传主,一位“衔觞赋诗”,一位“饮酒作画”,他们的人生追求有何相同之处?

来源: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山门圮于河  

②湮于沙上  

③如是再啮  

(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①一老河兵闻之  

②当求之于上流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众服为确论。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来源:2016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 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未尝有喜 · 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 素琴一张,弦徽 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 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高卧北窗 · 下。

答句:    

(3)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6)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

来源: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狄武襄青 征依智高 ,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甚灵,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的,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左右谏之,倘不如意恐阻师。武襄不听,众方耸视,挥手一掷,百钱尽红。 举军欢呼声振林野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纱笼覆,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谢神取钱。"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选自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狄武襄青: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②侬智高: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武襄 节而祷之

凯旋

③败智高

(2)用/给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取百钱自持之,且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4)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诸青纱笼覆,手自封焉。

(5)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来源: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先帝称之曰能

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收而攻蕲,蕲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来源: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虞公曰:"吾享祀丰洁 ,神必据 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 ,惟德繄 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 ,将在德矣。若晋取虞 ,而明德以荐馨香 ,神其吐 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 ,曰:"虞不腊 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变祭品。④繄(yì):句中语气词。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ɡ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⑩腊:岁终祭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乡人曰 其:     · 德是依 惟: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弗敢专也, · 以分人

吾享祀丰洁,神 · 据我

B.皇天无亲,惟 · 是辅

斯是陋室,惟吾 ·

C.肉食者谋 · ,又何间焉

遂袭虞,灭 ·

D.可 · 一战

宫之奇 · 其族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   "可知,乙文从"   "可知(用原文作答)。

(5)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来源: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贫,少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 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左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 ,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 饥,辄弃官去。 客秦州,负薪拾橡栗 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大历中,出翟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与李白齐名,时号"李社"。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

【注释】:①羸服:贫贱人的衣着。②窭:贫寒。③关辅:关内畿辅地区,即现在的关中地区。④橡栗:橡树的果实。

(1)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B.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C.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D.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年轻时未振作自己,他去拜访李邕,李邕认为他才华非同一般。

B.

杜甫回到京城之后,遇到饥荒,于是他背柴、采摘橡树果实来过活。

C.

杜甫游览岳祠时被洪水困住,县令救了他,还请他吃牛骨头、喝白酒。

D.

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气节不被玷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关辅饥,辄弃官去。

②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来源: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荷担者三夫   

②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③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④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 括 一 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   ;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   

来源: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