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综合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因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 必须俭约    

①器具 而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②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

(4)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具现实教育意义,请简要说明。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鲁恭为中牟 令,重德化 ,不任刑罚。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阴 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   

阡陌   

(2)翻译下列语句。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况守 时,府治 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 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 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 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 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选自《智囊》,有删改)

【注释】①况守: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况钟时任苏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行恶劣;不道德

B.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功效

C.

文卷悉烬                悉:全,都

D.

喝使归舍                舍:房舍,住宅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

以伤先帝之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

所以威行而无怨/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

于是不可及矣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

B.

【乙】文况钟"威行而无怨"的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担火灾罪责。

C.

【甲】文诸葛亮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跟先帝的患难与共的历程,是想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D.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甲】文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描述上相比于【乙】文更加具体生动。

(4)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5)【甲】【乙】两文都体现了责任担当意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担负起自己肩上的重任?请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肉食者   ②神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小大之 ,虽不能察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

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

假:借

B.久而乃

和:暖

C.同舍生皆 绮绣

被:同"披",穿着

D.好之者不如 之者

乐:快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 先达执经叩问

不以其道

B.不敢出一言

全石 为底

C.学 不思则罔

濯清涟 不妖

D. 我如浮云

皆以美 徐公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4)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来源: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二)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 ,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 ,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 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 ,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③孙氏:孙权。④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求 达于诸候

隔篁竹, 水声

B.以伤先帝之

灭可见

C.兵甲已

为外人道也

D.陛下亦宜自

肉食者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来源: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


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 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


(1)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字意义

字源法

行者休于树

     

迁移法

故虽吏事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查字典

属余为记

shǔ:①类别。②隶属。③是。

zhǔ:①连缀;连续。②(意念)集中在一点。③同"嘱",嘱咐。

     

(2)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B.

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

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

(3)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4)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5)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来源: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 郑,过周而东。郑贾人 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 郑伯之命,犒 以十二牛,宾 秦师而却之 ,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 匈奴,式 上书,愿输 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来源: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徐渭诞辰500周年,相关部门打算修葺徐渭故居青藤书屋,设计组在拟订植物造景方案时搜索到下文。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长物志卷二 花木

[明]文震亨

弄花一岁,看花十日。 故帏箔 映蔽,铃索护持 ,非徒富贵客也 。第繁花杂木,宜以亩计。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拔;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又如桃、李,不可植于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置药栏,最古。杏花差不耐久,开时多值风雨,仅可作片时玩。腊梅,冬月最不可少。他如豆棚、菜圃,山家风味,固自不恶。 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更有石磉 木柱,架缚精整者,愈入恶道。至于艺兰栽菊,古各有方。时取以课园丁,考职事,亦幽人之务也。志《花木第二》。

【注释】

①文震亨:文征明曾孙。文家对花木造园等颇有研究,文征明有两方印章一刻"辛夷馆"一刻"玉兰堂"。

②箔:帘子。

③铃索护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记;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级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史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

④磉:柱下的石墩。

(1)根据词句的结构和语境推敲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位置        

②水 石际        

兰栽菊        

园丁,考职事        

(2)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

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3)结合注释,推测文中画波浪线句作者的未尽之意,补写于横线上。

故帏箔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亦是        

(4)关于花木种植,此文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可供设计组学习?仿照示例归纳。

种植的数量、                      

(5)青藤书屋如果遵循文震亨的审美观修葺,会出现类似《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中的花木景观吗?请结合诗、文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 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

来源:2021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国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二则)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表承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

D.子之不知鱼之乐(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B.甲文中的大鹏具有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特点,大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

C.甲文先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再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最后写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

D.乙文记叙了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关于"鱼之乐"的辩论。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来源: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雍氏 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 。"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 谓楚王曰:'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国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与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 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雍氏:韩国邑城。②高都:韩国邑城。③昭应:楚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 甲与粟于周

征:索取

B.寡人请以国

听:听从

C.此告楚

病:患病

D.必劝楚王 兵守雍氏

益:增加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A.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B.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C.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D.

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韩雍氏之战期间,韩国向周君提出无理要求,周君为此深感担忧。

B.

苏代为解除周君的忧虑,亲自前往韩国会见其相国公中,晓以利害。

C.

苏代告公中,楚王开始怀疑昭应的计划,这将会导致雍氏被攻克。

D.

苏代认为,韩国若采用他的策略,会引起秦周关系的变化,对韩有利。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

来源: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 瓦轻,芭蕉新折败荷 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 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果一般的花藕,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②濯清涟而不妖

妖:   

③宜乎众矣

宜:   

④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爱莲说》中,菊是   的象征;《咏菊》中,菊有   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来源: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房四谱(节选)

◆苏易简

【笔】《墨薮》云: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取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妙。今之小学 者言笔,有四句诀云:"心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墨】《墨法》云: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 作挺 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入紫草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色俱可爱。

【纸】《资暇》云: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松笺其来旧矣,元和之初,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剩,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裁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

【砚】 或云:端州石砚匠识山石之文理,凿之五七里得一窟,自然 有圆石青紫色,琢之为砚,可值千金

【注释】①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②溲(sōu):调和。③挺:硬而直,这里指块状的墨。④自然:天然。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使         

(2)请将"其""也""之"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

A.八九月收□B.□色俱可爱C.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

(3)请用六个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

(4)请翻译《文房四谱》(节选)中有关【砚】的文段。

(5)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历代文人最钟爱的笔、墨、纸、砚,有许多连同产地一起成了享誉古今的知名品牌,请各举一个这样的品牌名称。

笔:   墨:   纸:   砚:   

(6)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含有"笔""墨""纸""砚"中任意一字的一联古诗。

来源:2019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羲之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 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②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 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 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选自《晋书•王盖之传》)

【注释】①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②冠:超越。③修楔:古人游春活动。④映带:景物相互映衬。⑤流能曲水:觞,酒杯。在弯曲的水道中取酒为乐。⑥品类;这里指天地万物。⑦极:尽情,⑧信:实在、确实。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B.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C.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D.

扳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B.茂林

盖简桃核 狭者为之(《核舟记》)

C.名士多居

投诸渤海 尾(《愚公移山》)

D.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

处处 之(《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4)联系选文,概括出引发作者"信可乐也"感慨的原因。

来源:2021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

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 "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 ",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 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急入收保 ,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 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 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B.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C.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D.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军细柳

上自劳军

B.居无何

常居雁门

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他人代将

D.已而之细柳军

赵之良将也

(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5)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来源:2019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