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宠不可恃。 "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 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 恃(倚仗)
C.祯捕而 杖杀之(用杖刑)
D.以 及于此(比得上)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腰白玉之环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欧阳修笔下"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色,一定让你联想起了家乡的某一处夏季美景,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必须从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描写,不准出现真实的地名,50字左右)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乙】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①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②,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③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④,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⑤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臧]同“藏”。②[更封传(zhuàn)]更改封传。封传,经过关卡的通行证。“传”用木板制成,在上面书写姓名等项,再用木板封起,加盖印章,故称封传。③[驰传(zhuàn) 逐之]驾乘传车急行。传,驿站或驿站所备车马。④[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多形容时间很短。⑤[拔]拔除,解救。
下面“所以”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B.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C.圣人之所以为圣 |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解释句中加线字的意思。
(1)擅齐之强 擅:_______________
(2)孟尝君患之 患: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客皆服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内容恰好具体讲述了【甲】段文字中孟尝君 ① (原文)的经过,也是 ②成语的故事由来。【乙】段中 “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开始时其他宾客“尽羞之”, ③(事)之后“客皆服”,但在【甲】段中,作者却不认为他们这类人是 ④(用自己的话说),孟尝君也因此被作者称为“鸣狗盗之雄耳”!
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乙
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③,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洞而行。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既以缝表。又以连里。既能合纵,又善连横。无羽无翼,反复甚急。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显贤良。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
【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②尾:线。③剽(piāo):针尖。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⑦簪以为父:簪,大针。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持就火炀之
③则第二板已具
④长其尾而锐其剽
⑤以成文章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②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3)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设置铁板→ 放置铁范→ → →按平板面
(4)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B.乙段从多方面介绍针,尤其是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展示了小小缝衣针上下穿梭,默默无闻为人们赶制衣裳的可爱特点。
C.“铁范置铁板上”和“上饰帝王”中的“上”意思不相同;“不用,则以纸帖之”和“不用则藏”中的“不用”意思相同。
D.甲段语言平实,乙段语言华丽,但都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乙段多用四字句式,因而科学严谨,表意清晰。
汉阴老父真性情 一席箴言烁古今
汉阴老父
范晔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③而立天子邪?理④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⑤天下邪?役⑥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⑦,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⑧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
【注释】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②幸:皇帝驾临。③乱:混乱。④理:治理。⑤父:像君父那样(关爱)。⑥役:役使。⑦茅茨采椽(chuán):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⑧逸:放纵,放任。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阴 异 斯 奉
(2)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
A.不知何许人 B.我野人 C.子何忍欲人观之
(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5)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皇帝幸,百姓 →老父耕,张温 →张温言,老父 →张温惭,老父
(6)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7)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虞公曰:"吾享祀丰洁 ①,神必据 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 ③,惟德繄 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 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 ⑥,而明德以荐馨香 ⑦,神其吐 ⑧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 ⑨,曰:"虞不腊 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变祭品。④繄(yì):句中语气词。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ɡ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⑩腊:岁终祭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乡人曰 其: ② 德是依 惟: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弗敢专也, 以分人 |
吾享祀丰洁,神 据我 |
B.皇天无亲,惟 是辅 |
斯是陋室,惟吾 馨 |
C.肉食者谋 ,又何间焉 |
遂袭虞,灭 |
D.可 一战 |
宫之奇 其族行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 "可知,乙文从" "可知(用原文作答)。
(5)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贫,少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 ① 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左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 ② ,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 ③ 饥,辄弃官去。 客秦州,负薪拾橡栗 ④ 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大历中,出翟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与李白齐名,时号"李社"。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
【注释】:①羸服:贫贱人的衣着。②窭:贫寒。③关辅:关内畿辅地区,即现在的关中地区。④橡栗:橡树的果实。
(1)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
B. |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
C. |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
D. |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杜甫年轻时未振作自己,他去拜访李邕,李邕认为他才华非同一般。 |
B. |
杜甫回到京城之后,遇到饥荒,于是他背柴、采摘橡树果实来过活。 |
C. |
杜甫游览岳祠时被洪水困住,县令救了他,还请他吃牛骨头、喝白酒。 |
D. |
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气节不被玷污。 |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关辅饥,辄弃官去。
②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荷担者三夫
②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③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④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焉置土石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
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
D.始龀,跳往助之 |
王终遣之 |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 括 一 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 ;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 。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 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 ②,见睿微弱,谓曰:"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 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 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见睿微弱, 曰
②因相视流
③王导愀然变 曰
④众皆收泪 之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4)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
(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迫感往事 ①
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②。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文言文阅读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①罢朝而晏②,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③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不忠不智,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选自《新序校释•杂事》)
【注释】①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君,号称春秋五霸之一。②晏:晚。③巾栉:泛指盥洗用具。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旦与贤相语(谈论) |
水尤清冽(格外) |
B.未尝进一贤(推荐) |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
C.孙叔敖相楚(宰相) |
小大之狱(案件) |
D.庄王卒以霸(最终) |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日之晏也 |
当求之于上流 |
B.樊姬掩口而笑 |
面山而居 |
C.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 |
计日以还 |
D.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 |
皆以美于徐公 |
(3)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樊姬是一个既“忠”且“智”的人。
B.文中的樊姬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都善谏,樊姬把自己与虞丘子进行对
比,邹忌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二者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虞丘子辞位的原因是樊姬力荐孙叔敖。
D.选文主要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忠不智,安得为贤?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见渔人,乃大惊 |
乃:就 |
乃不知有汉 |
乃:竟然 |
B.无论魏晋 |
无论:更不用说 |
便要还家 |
要:要求 |
C.问今是何世 |
是:表判断 |
吾尝疑乎是 |
是:这句话 |
D.未果,寻病终 |
寻:很久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入:在国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4)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概括。
范石湖 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26﹣1193 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愿 反侵地
②议定 乃行
③至能 徐出袖中书
④虏主 许之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使 人 而虏 主 不 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译文:
②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译文: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泥古者愚(节选)
纪 昀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沙鸥翔集 |
集:集中,集合 |
B.去国怀乡 |
去:离开 |
C.微斯人 |
微:没有 |
D.幸甚至哉 |
至:极点 |
(2)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B.其必曰 |
C.其真无马耶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下面对《岳阳楼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骈散交替,音韵和谐,凝练,畅达,极具感染力。
B.选文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
C.选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情景交融,议论精辟。
D.本文倡导“古仁人”寄情山水的君子之风和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5)下面对《泥古者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刘羽冲刻苦攻读古代兵书和水利书,成为了军事和水利专家。
B.刘羽冲以自己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大胆怀疑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C.刘羽冲以失去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读书可以治愚”的道理。
D.刘羽冲读古书却不知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变通,以致一事无成。
(6)用“/”给《泥古者愚》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 ①而揶揄 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叩石垦壤 |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
B.年 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C.跳往助 之 |
旁睨而揶揄 之 |
D.杂然相 许 |
陷入尺 许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
B. 始一反焉(始:开始) |
C.观者如 堵(堵:墙) |
D.老人鼓腹 纵之(纵:放开)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①!"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 ②盆缶 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④.于是秦王不怿 ⑤,为一击缶。相如顾召 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④靡:后退,避开。⑤怿: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头抢地尔
②休祲降于天
③秦御史前书曰
④秦王怒,不许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4)【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
(5)【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指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