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综合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 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 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以就懿 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往事耳(了解)

B. 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 知其所亡(每天)

D. 七年不返(才)

(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来源:2016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甲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非不深也   池:               ②又何焉   间: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七里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助 B.天下顺 C.肉食者谋 D.小大

翻译下列句子。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从甲段看,孟子认为“人和”达到极致,君主就能拥有“ ① ”(用原文回答)的有利局面;就乙段看,曹刿认为君主只有做到“ ② ”(用原文回答),才算得上尽忠职守,战争才有胜算。综合甲乙两段,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结论:治国者必须 ③ (用自己的话回答)才能得天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休,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之曰:“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君诚知我,而使我毕能,秦必可亡,而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也不久矣,魏国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荆,而西河毕入秦。魏日以削,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以先见而泣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西河:魏郡名。②王错:人名。③谮(zen):诬陷。④岸门:地名。⑤雪:擦拭。⑥识:知。⑦毕:尽,用完。⑧西河可以王:指魏可以凭借西河成就王业。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吴起之所以先见而泣也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吴起至于岸门

C.愿陛下亲之信之

今君听谗人之议

D.可计日而待也

魏日以削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

(4)甲文中先帝“叹息痛恨于桓、灵”,乙文中吴起“望西河,泣数行而下”,请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甲】  。(用原文回答)

【乙】  。(请概括回答)

来源:2019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踢金帛。

    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兰子:以杂耍技艺走江湖的人。②干:求见。③宋元:这里指宋元君。④属:连接。⑤庸:用。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技干宋元

何以战

B.弄七剑迭而跃之

花之君子者也

C.拘而拟戮之

学而不思则罔

D.经月乃放

乃不知有汉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

(3)你是否赞同宋元君的做法?为什么?(2分)

来源:2017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 ,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解释下列词。
(1)齐宣王使人吹竽  使_________
(2)好一一听之   好__________  
翻译句子: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 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 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一:整个。④独止:一个人留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尊君在

②不忍

③友人 巨伯曰

④子可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划4处。

(4)请给【甲】【乙】两文各拟一个标题。

(5)【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甲】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之友   的性格;

【乙】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荀巨伯   的性格。

来源:2016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韩愈)

【乙】鱗之为灵,昭昭也 .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 ,非若马、牛、犬、豕 、豺狼、麋、虎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 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选自《古文观止•获麟解》韩愈)

【注释】①昭昭:明白显著。②其为形也不类:麒麟的外形不为人辨识。③豕:(shì)猪。鬣:(1iè)兽颈上的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辱于奴隶人之手   

· 之不以其道   

· 麟也,不可知           

④则其谓之不祥也亦 ·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虽 然 麟 之 出 必 有 圣 人 在 乎 位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②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译文:   

(4)甲乙两文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来源:2017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③益奇而坚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

来源:2016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令“葬之于人腹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①棺椁(guǒ):套棺;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③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④穿圹 (kuàng):掘墓穴,挖坟坑;⑤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蔽甚矣

蔽:所受的蒙蔽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当面讽刺

C.发甲卒为穿圹

甲卒:士兵

D.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属:通“嘱”,交付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B.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C.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D.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谏齐王时,采用类比方式说理,层层推进,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B.齐王真诚采纳邹忌的谏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实现齐国大治。

C.楚王宠爱马,让他的爱马在吃、穿、住等方面过着优裕的生活,最终导致马肥胖而死。

D.楚王欲以人君礼葬马,优孟冒死直言,以退为进,消除楚王排斥心理,成功说服楚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来源: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深入不毛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会天大雨                     (4)为天下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用兵者在起兵前周密的准备和计划,【甲】文中诸葛亮起兵前在军事上的准备是                  ,对后方朝政的安排是               ;【乙】文中陈涉的起兵计划是                        。
分析【甲】【乙】两文,诸葛亮起兵北伐,陈涉起兵抗秦,他们起兵的原因各有什么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文言文阅读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节选自刘元卿《醒世恒言》)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之饮器 陈:________________    (2)少尝之 盍:________________
对划线句“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且最终还不免想到死亡,这是为了贪婪造成的啊!
B.可是最终还不免想到死亡,这是贪婪的结果啊!
C.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婪的结果啊!
D.而且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为了贪婪造成的啊!

请结合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猩猩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王敦①有废明帝②意,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③所说。温来,敦便奋其威容
问温:“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使温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正色曰:“钩透致远④,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注:①王敦;东晋大臣,有谋杈纂位之心。②明帝:司马绍,即后文的太子。③温太真:东晋政治家,曾任太子的近侍官。 ④钩透致远:指学识广博精深。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温来(        )    (2)欲使温己(        )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人物没法估量君子德行。
B.我没有资格估量君子的德行。
C.小人物无法测量君子德行。
D.我没有凭借测量君子的德行。

文中能体现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                    
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主人公王敦的有勇有谋。
B.称赞明帝的广博学识与孝顺。
C.表现真正勇者的威武不屈。
D.赞扬温太真的智慧与善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 ;不妆散粉,点点糁 原宪 之羹。飞霰 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 茗饮之景,拥炉煨芋,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l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上下 白/不敢出 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B.

画冒雪出云 势/恢弘志士 气(《出师表》)

C.

日更定矣/斯 陋室(《陋室铭》)

D.

回风 竹/斗 蛇行(《小石潭记》)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 然 一 饱 随 作 雪 景 一 幅 以 寄 僧 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        ;【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来源: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1629078320(1).png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来源: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 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 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 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

【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殆:几乎。

B.余怜而售之

怜:怜惜,喜爱。

C.以效兹丘之下

效:效仿。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依仗。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来源:2021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