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①心,报得三春晖②。
注释:①寸草:比喻非常微小。②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就像春天和煦的阳光。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歌颂              的著名诗篇。“游子”是指出门在外的人。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母亲为临行儿子缝补衣裳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子女,用           比喻子女的心,用              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陇西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战争。②陈陶:唐朝诗人。③貂锦:将士。
从诗歌的一、二句中,你读懂了哪些主要内容?
联系诗歌内容,简析“犹是”二字的表达效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两首古诗词中都描写了“子规啼”,请问分别有什么作用?
闻王昌龄左迁①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③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①左迁:降职。②五溪:今湖南西部。③蕲水:今湖北浠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完成填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作此诗时已经68岁,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他当时凄凉的境遇。然而,诗人并不感到悲哀,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进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从诗中我们可看出,作者当时是过怎样的生活?(     )

A.藏身市区 B.穷困潦倒 C.云游四海 D.归隐山林

作者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他为何有这样的想法?(      )

A.自命清高,不屑与人交往 B.心志颓丧,无意交友。
C.山中的东西很平常,恐有献宝之虞。 D.自觉满足,不再贪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赏析《墨梅》,完成小题。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这两首诗的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有何不同?
                                                                                         
请说说【乙】诗中“山山黄叶飞”这句诗写景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
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
B.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C.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远到近,层次分明。
D.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全诗先是通过写落日前                     意象来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完成小题。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⑴画线句子对景物的描写向来因生动奇巧而备受推崇,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
                                                                             
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赏析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张耒,北宋诗人,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人的迫害,一再被贬黜,晚年居陈州,此诗作于晚年。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图画?
有人评“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见其品格”,结合诗句,谈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古诗阅读】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上片写闲居带湖的满足及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                        
                  ,是从一个侧面来写生活上的“足”。
下片“□□”和“□□”表现词人对偷梨枣儿童保护、欣赏的态度,反映词人的恬淡、闲适的心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品味这个字的妙处。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上阕从_______ 和_______的感觉角度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渲染出_______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因丰收而_______的心情。
体会最后一句中“忽见”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