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金华戴元礼,国初①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戴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②,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视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③之去。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戴求得其书乃餳④字耳戴急为正之。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①国初:指明朝初年。 ②麾:指挥,这里指挥手。③餳:通“糖”。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退而之  ( )          (2)按方发( )
(3)往视焉 (  )        (4) 迎求户( )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停顿处用“/”隔开。
戴 求 得 其 书 乃 餳 字 耳 戴 急 为 正 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大奇之,后常称说。
【注释】①太守:州郡的长官。 ②九江:古地名,今江西九江市。  ③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嫡弟。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  ④遗:wèi,送给。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术令人出橘之(   )   (2)是橘,欲怀而遗母(  )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限断两处)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戴 逵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①也。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②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逵曾就范宣③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④,不足动心⑤,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                  (选自《历代名画记》)
【注释】①.谯、铚: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区域。②.郑玄:人名。③.范宣:人名。④.至于开敬: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⑤.动心:打动人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铸佛像及雕刻(        ) ②.潜坐帷中,密听众论(        )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通读全文,说说戴逵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情抱
唐相国孙公宽裕通简,不事矫异,常语于亲友曰:“凡人许己,务在得中。但士行无亏,不必太苦。以我之长彰彼之短以我之清彰彼之浊幸勿为之。”后谪居衡山,情抱坦然,不以放逐而怀戚戚。每对客座,而厮仆辈纷诟殴曳,仆于面前。相国凝然似无所睹,谓客曰:“若以怒心逢彼,即方寸自挠矣。”其性度皆此类也。相国曾乘轺至蜀,诣杜光庭先生受,乃曰:“尝遇至人,话及时事,每有高栖之约。”尔后虽登台辅,竟出官于南岳,有诗《寄杜先生》,其要句云:“蜀国信难遇,楚乡心更愁。我行同范蠡,师举效浮丘。他日相逢处,多应在十洲”。唐末朝达罹谷水白马驿之祸,唯相国获免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常于亲友曰( )      (2)士行无亏(  )
(3)有高栖之约( )      (4)相国凝然似无所( )
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放逐而怀戚戚。
在遭遇谷水白马驿之祸时,唐相国为什么能幸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山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dúlóu骷髅)以为枕,示猛也;铸铜其形为溲(排泄小便)器,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山南,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虎。退而更射。镞破竿折石不伤。余尝以问扬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余应之曰:“昔人有游东海者。既而风恶船漂不能制。船随风浪,莫知所。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没。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复漂荡。者孤洲,乃大鱼,怒入水,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在洲死者十余人。又余所知陈缟,质木人也。入终南山采薪还,晚趋舍。未至,见张丞相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斧砍之。斧缺柯折,石马不伤。此二者亦至诚也。卒有沉溺斧缺之事。何金石之所感偏乎?”子云无以应余。 
(节选自刘歆《西京杂记》,有改编)
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示猛也(佩服) B.铸铜其形为溲器(模仿)
C.其形虎(像) D.者孤洲,乃大鱼(先前)

下面各句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项是

A.镞破竿折石不伤佣者笑应曰
B.船随风浪,莫知所次所旁丛祠中
C.向者孤洲,大鱼当立者公子扶苏
D.即斧挝之或为死,或以为亡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
(2)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认为本文作者同意这个观点吗?请你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共4分,每空1分)
(1)自枉屈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
(3)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之 (      )
(4)三往      (    )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
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之事,故信而之,讽而读之。
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留,参且到。”即以右手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臂以呼汝耳。”盖至孝,与父母同气,体有疾病,精神辄感。曰:此虚言也。夫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乃谓德化至天地。俗人此而说。如曾母臂痛,曾子臂亦痛,曾母病,曾子亦病乎?曾母死,曾子辄死乎?
传书称:魏公子之德,仁惠下士,兼及鸟兽。方与客饮,有鹯击鸠。鸠走,巡公子案下。鹯追击,杀于公子之前。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以击鸠之罪。击鸠之鹯,低头不敢仰视。曰:此虚言也。夫鹯,物也,情心不同,音语不通。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公子何人,能使鹯低头自责?
注释:鹯(zhān):古书中的一种猛禽,似鹰。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信而之(这样) B.俗人此而说(因为)
C.留,参且到(希望) D.以击鸠之罪(责备)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A.无不之事谓为信
B.巡公子案下其一犬坐
C.盖至孝其境过清
D.圣人不能使鸟兽义理之行贤能之用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                                                      
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                                            
“虚言”之“虚”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借“虚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根据文意 简要回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属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释】①圉(yǔ)人:养马的人。②解:肢解,分解肢体。③矍(jué)然:惊惶四顾的样子。④属(zhǔ):交给,后作“嘱”。⑤喟(kuì)然:长声叹息。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吏二缚一人王 (             )       ⑵齐人善盗乎(             )
弱于邻国(             )            ⑷必吾国(             )
下列每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晏子止,问于公曰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B.兵弱邻国生淮北则为枳
C.得无楚水土使民善盗耶公使汝养马而杀
D.其来也臣君数之

翻译下列句子
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⑵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⑶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
结合文段内容,说说晏子和景公各是怎样的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王加惠                     (2)请广于君                 
(3)长跪而                   (4)天下缟素                 
将下列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是如何做到“不辱使命”的?
“不辱使命”的故事发生在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动体现了古代弱国外交家面对强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但也有人说“弱国无外交”,如果没有强大国力做后盾,“不辱使命”终究只是空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陈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行                   (2)元方入门不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2)相委而去。
请补充完整下述内容。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友人日中不至太丘离去;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②独扶病饯③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④质何敢望⑤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⑥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范文正公: 范仲淹谥号范文正  , 范仲淹(989年—1052年)【男】(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木渎)人。
②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③饯: 饯行,送别。 饯行④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⑤望:奢望。⑥厚:丰厚。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闻者为之缩颈

A.闻者为之/缩颈 B.闻者/为之缩颈 C.闻/者为之缩颈 D.闻者为/之缩颈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朝廷方朋党 (          )   ②顾质敢望之(          )
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佯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注释】①豪:豪杰。②高后:即吕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 ③唼(shà):同“歃”。饮。古人盟会时,喝牲畜的血或在嘴唇上涂抹牲畜的血,表示诚意。
下列句中的“之”与“及汉王还击项籍”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陵无以应 B.齐习辞者也 C.心所向 D.吾欲辱

下列各项分析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陵少文直言,结果得罪了吕后;他任气刚直,所以不满于陈平和周勃的作为,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了他政治斗争上的失败。
B.王陵少文直言,结果得罪了吕后;他居功自傲,不满于陈平和周勃的作为,导致了他政治斗争上的失败。
C.吕后将王陵的官职升为太傅,但王陵很不满,所以他最后称病辞职,一直到死都没上过朝。
D.“刑白马而盟”时,王陵曾亲临现场,所以他能理解刘邦的苦心,故能为此犯颜谏上。而陈平和周勃则从长远考虑问题,认为没必要犯颜直谏。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愿为老妾陵    语:                  ②陵从汉王定天下  卒:         
③罢朝,陵平、勃曰    让:            ④太后不     说:       
翻译下列句子。
(1)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
(2)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文《治水必躬亲》和乙文《后汉书·王景传》,完成后面小题。
【甲】《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乙】《后汉书·王景传》
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景陈.其利害,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①,破砥绩②,直截沟涧,防遏中要③,疏决壅积④,无复溃漏之患。景虽俭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选自《后汉书〃王景传》,有删改)
[注]①阜:土山。②砥绩:水中沙石。③防遏冲要:在要害处筑起堤坝。④壅积:阻塞积聚。
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相度不得其_________      (2)必得历山川_________
(3) 引见景_________             (4)然犹以百亿__________
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非咨询/不穷其致 B.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C.随官人役亦末/尝横索一钱 D.无复/溃漏之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 景陈其利害,帝善之。
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做法
人物形象
海瑞
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B.____________
王景
A._____________________
勤政、俭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藳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 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②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③刍藳(gǎo):草把。④漉:捞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以 水 车 汱 去 两 墙 之 间 旧 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泥于掌故(          )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3)久欲为长堤(          ) (4)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           )
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甲】文认为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认为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空都用课文原句回答)
这两则文言文都是谈的水利建设,前者侧重于工作态度,后者侧重于具体办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1)甲文告诉我们主持水利工作的官员应当做?
(2)请你说出乙文中古人造堤方法有何巧妙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牺牲玉帛    ⑵神弗也   ⑶齐不听       ⑷苏秦齐王曰
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甲】文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