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③下人:迁就他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枉于法,则于相 免:避免。 B.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
C.其弟子日…… 谏:规劝。 D.夫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鲁(       )于法(     )
人不如自恃也(     )不受也(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人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夙夜忧叹                   ②斟酌损 
伤先帝之明               ④以其咎 
翻译下面句子:
A.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 D.进尽/忠言

用选段的原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②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不才,君可自取。”但诸葛亮却从没有称帝的念头,忠心耿耿的辅佐那个黯弱昏庸的“阿斗”。你是怎样看待诸葛亮这一行为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通人                                 (2)屋舍俨然               
(3)至其家                               (4)庶竭               
(5)夜忧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标出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甲】【乙】两文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请根据两文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作者
政治理想
人生态度
陶渊明
社会安定,百姓和乐
 
诸葛亮
 
积极入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龟手之药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①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②。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③,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释疑:①不龟手之药:防治皮肤冻裂的药。龟:jū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②以洴澼洸为事:把在水中飘洗棉絮作为职业。③难:发难,入侵。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聚族而曰:( )               ②今一朝而技百金:( )  
③客得之,以吴王:(  )        ④以封:(   )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西京杂记》)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帝而愎   忍:            ⑵死之速耳 益:          
对画线句“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回头看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激怒他。
B.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顾及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激怒他。
C.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顾及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感动他。
D.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回头看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感动他。

东方朔用什么办法解救乳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衣食所,弗敢专也/能辨我是雄雌
B.不能察/风力尚劲
C.战则请/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文:(这只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渐渐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亲自明察,但都一定要了解案情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当权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这场以弱胜强的战斗中,人民的力量不容忽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也是必要条件。
B.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对曹刿言听计从,足见鲁庄公之“鄙”。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写出了曹刿请见君主的原因。
D.本文详写论战,略写战斗过程,对比有力,鲜明突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牺牲玉帛       ⑵神弗也   
齐不听       ⑷苏秦齐王曰
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甲】文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解释加点的词
①三马而三后(       ) ②术未也(      )
③先则恐逮臣(      ) ④诱道争远(      )
翻译
①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仔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1)陈太丘与友行(   )(2)尊君在(   )
(3)下车之(   )     (4)元方入门不(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本文可以看出陈太丘的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元方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竞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詹适弹琴
(2)担头常囊此
(3)受工之直而已
(4)即老人所贻
与“詹予以金”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以献公 B.以啮人
C.以君之力 D.以塞忠谏之路

翻译句子。
(1)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微斯人,吾谁与归?
作者写“木工”,是觉得他是一个奇人。根据记叙说说他奇在哪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4分)
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①中有土,因种焉,以余浆灌之。后人见桑中复生李,以为异事,转相告之。有病目者息于下,曰:“李君②若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③。”目痛乃小疾,行④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于是远近传闻。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归,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斫⑤之。
【注释】①空桑:桑树根部有孔洞。②李君:对李树的敬称。③豚:小猪。④行:不久。⑤斫:砍。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种焉,以余浆灌之。
②李君若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12题每题2分,13题6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豪俊遂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注释:①赢:提,背;②景:同“影”,像影子一样;③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亦死(亡:逃跑) B.今闻无罪(或:有时)
C.天下云集而响应(云:像云一样) D.有功,爱士卒(数:屡次、多次)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数谏故。

A.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C.策之不其道 D.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乙文中的“天下云集而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
B.甲文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乙文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D.乙文“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写的是陈胜起义的结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请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__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王加惠                     (2)请广于君                 
(3)长跪而                   (4)天下缟素                 
将下列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是如何做到“不辱使命”的?
“不辱使命”的故事发生在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动体现了古代弱国外交家面对强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但也有人说“弱国无外交”,如果没有强大国力做后盾,“不辱使命”终究只是空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陈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0—24题。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                )  
(2)非夫人之物而强焉    (              )  (              )
(3)往借,不与,归而诸梦   (               )  
(4)不闻藏书者乎?  (          ) (5)姑异日观云尔(           )
选出下列各组中词义相同的一项(  )

A.之:天子之书非夫人之物
B.时:时蒙卷轴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C.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D.为:非读书为然若业为吾所有

E、与:往借,不与  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C.子孙弃者无论 D.若业为吾所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若业吾所有

A.非独书 B.而少时之岁月可惜也
C.一说,使与书俱 D.而身宋国笑

请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②。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③,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④。(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释:①擢:提升,提拔。②工:精巧,精致。③以例:依照惯例。明制,官员任满(一般为三年)之后,需经考察,然后按照考察情况,决定去留升降。自免,自请免官。④侈:多,大。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
(1)四僵劲不能动(  )(2)白玉之环 (  )
(3)能诗(  )    (4)庭学无不览(  )
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其中一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当余从师也;               B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所居;
C不知口体奉不若人也;       D盖得于山水助者侈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古人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怎样的关系?你能从我们学习过的古代作家中再找出一位吗?结合他的作品分析一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