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4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
【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节选自《大学》)
【注释】①踊:yī,通“一”。偾:fèn,偾事,坏事。③舒: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俭。④以财发身: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⑤以身发财:用生命敛钱发财。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宣悉以诸吏(分发) B.使宣叩头主(感谢)
C.一国仁(兴起) D.踊人贪(暴戾)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由是搏击豪强
C.生财有大道 D.为之者,用之者舒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威不能行/一令乎 B.以/宣尝为二千石
C.则/财恒足矣 D.仁者/以财发身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B.甲文“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辆”,体现了董宣为官清廉、生活贫困;乙文“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提倡消费者应该节俭。
C.甲文从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详细记叙了董宣断案的经过。
D.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贫寒的景象刚好印证了乙文中“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

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通过对比手法表明修身、治国之道。
B.甲文行文活泼,语言富有表现力;乙文句式整饬,语言平实。
C.甲文浓墨重彩刻画董宣秉公执法,只是为了突出他个人英雄形象;乙文以“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说明个人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D.甲文集描写、议论、记叙为一体;乙文则以议论为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得襦(同“只”)两战战(大腿)
B.母殷夫人自之(缝制)胡不我于王(看见)
C.作复裈(不久)便扶路(原先,从前的)
D.母甚之(对……感到惊异)每至晴初旦(下霜,降霜)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母殷夫人自成当余从师也
B.母问如土石何
C.答曰重修岳阳楼
D.火在熨斗中柄热潭西南

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l)较明易者也?   (2)君子必交游焉。  (3)无不如己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墨子悲染丝战长勺(《曹刿论战》)
B.如人芝兰之室,久自芳也可远观不可亵玩也(《爱莲说》)
C.潜移默化,自然似河曲智叟笑而止曰(《愚公移山》)
D.是与善人居杀之应陈涉(《陈涉世家》)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宿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书。每旦日出,骑弱马,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课程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节选自《新唐书. 文艺下》)
【注释】①皇甫湜(shì):人名。唐代散文家,师从韩愈。②宿构:早已构思好。③自目曰“高轩过”:目,命名。高轩,华丽的车子,此处借指韩愈等人。④奚奴:童仆。⑤如他人牵合课程者:像他人一般牵强符合诗歌格式和规矩。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援笔/辄就如宿构 B.援笔辄/就如宿构
C.援笔辄就如/宿构 D.援笔辄就/如宿构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疾:(   )   (2)从:(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李贺是怎样勤奋搜集素材写作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你认为本文叙写了李贺哪些与常人不同之处?请简要谈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阳修苦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
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太夫人:祖母。②荻:一种与芦苇相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③闾里:乡里。④或因而抄录: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教书字() B.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
C.刀劈狼首() D.太夫人荻画地()

翻译句子。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译文:
从文中看,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发,又中。同大惊,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
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尤《左氏春秋》及孙孙昊兵法读书,不求甚解
B.发,又中一鼓作气,而衰
C.所爱良弓赠之不物喜,不以己悲
D.飞由是自练习慕圣贤之道

翻译下面的句子。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1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九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日:“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
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
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伐
 齐师
 竹取道(柳宗元《小石潭记》)
B.故
 公问其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C.属
 忠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D.其
 乡人曰
 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语段(一)中,作者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曹刿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曹刿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岳飞是抗金名将,根据(一)(二)两段文字,分别概括他们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留村
【清】钱泳
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以百金,纵之去。
后数年,闽寇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
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泽蒙庥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选自《履园丛话》,有删节)
【注】①札:文书。②畀:bì,给予。③庥:xiū,保护。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后数年,闽寇炽   日:
(2)锡之父老士庶泽蒙庥者   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十三年上书谏寡人,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B.畀以百金,纵之去当立者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忽逢盗劫,已尽还之俄百千人大哭(《口技》)
D.缙绅乃受知之士安陵君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
(2)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
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文意用“/”断开(限三处)。
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

2.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父大怒逐 ②属予作文以记 (《岳阳楼记》)
B. ①母 其子居②似 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 ①独 宗亲邻里知之②必先苦 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①身微贱 其行卓 ②出淤泥 不染(《爱莲说》)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2)鉞贩盐中                    市:

(3)而己有饥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4.

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

5.

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②殆:危险。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待大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屠狗为事 B.塞忠谏之路 C.彰其咎 D.中有足乐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典出《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鸿门宴上项羽、项伯、项庄联手意图乘机杀死刘邦的故事。后用来比喻言行表现与真实企图不一致,别立名目暗藏或暗示对某种人事的攻击和胁迫;殷勤的表面后面隐藏着杀机。
B.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及主从之谊。
C.生性率直坦荡而又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内心不由赞叹,不仅称其为“壮士”,而且赏给他酒和肉。
D.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无有闭关事:                      ②令项庄拔剑舞中:                 
师霸上:                          ④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         
翻译下列句子。
①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而复顾。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其事以为官戒。
【注】①橐:tuó。  ②孳:zī滋生、繁殖。  ③飧饔:晚饭,早饭。
下列句中“而”与“旦视而暮抚”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拔山倒树而来
C.言和而色夷 D.人不知而不愠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的富豪人家,从事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人,都争着迎接他,雇佣他。
B.郭橐驼认为:凡种树的一切方法,比如培土、捣土等都要顺应树木生长的本性。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再忧虑,再回顾。
C.当有人问橐驼:“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认为植者“种树”与为官者“治民”是两类事情,有本质的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D.作者把郭橐驼与其他种植者对比来写,暗寓了作者对“烦令扰民”的时弊的强烈不满。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我固当    名:                   ②早实以        蕃:                 
③故且怠    病:                   ④其事以为官戒  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每小题3分,共9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节选)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括不可使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将军宜枉驾顾之元方入门不顾
C.欲信大义于天下谓为信然
D.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今括一旦为将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王终遣之 ,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B.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东向而朝军吏
C.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D.王以为若其父乎奉饭者以十数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三国鼎足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B.甲文意在表现诸葛亮卧龙似的非凡才干,因而全文处处围绕这一中心选材叙写,通过人物语言展现人物性格。乙文主要表现括母知人之明,她直言不讳,客观公允地看待自己的儿子,恳切劝谏孝成王不要重用赵括,却遭到拒绝。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传记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文阅读(7——12)题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请用“/”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余 闻 之 也 久 ②非 复 吴 下 阿 蒙
填空。
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与作者不同的观点                                          
②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乙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不能前时之闻    称:              
②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③即刮目相待      更:          
翻译。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简述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③                                                                         
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注】①践更:贫苦农民受雇代人服兵役。②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德报怨”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域民不封疆之界 B.而吾捕蛇独存
C.数谏故 D.醒能述文者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解少年时内心残忍杀了很多人,长大后改变了作风,约束了自己的行为。
B.郭解把杀害外甥的凶手抓回来,但在了解了实情后又放了凶手。
C.当那个箕踞而坐的人得知,是郭解使自己免掉践更的差役后,便去向郭解请罪。
D.郭解的门客杀了儒生,御史大夫认为郭解的罪行比亲自杀人还要大,于是将郭解一家灭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有天幸    适:             ②解姊子解之势  负:      
③皆解之义  多:             ④乃阴尉史曰    属:      
翻译下列句子。
(1)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2)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文言文阅读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颜色不变(   )     (2)欲其约 (   )
对文章划线语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看出曹沫是怎样一个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