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君讳① 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②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③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④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⑤”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注】①讳:对尊长避免说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②主簿: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③卓荦(luò):超出一般。④大人:指德行高尚的人。⑤方略:方法与谋略。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而自少卓荦不羁( ) ②善辩说 ( )
③不宜弃之州县 ( ) ④君亦常慨然自许(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为天下唱 C 或异二者之为 D士卒多为用者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 陕 西 大 帅 范 文 正 公 以 君 所 为 书 以 荐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结合文中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许平是个什么样的人。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谓惠帝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吴沉、揭枢荐,召见”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土砾凸者为丘 |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C.扶苏以数谏故 |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 |
C.燕兵进犯,方孝孺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比至,燕王不奉诏 比: ②当死社稷 死:
③成祖颔之 颔: ④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法:
翻译下列句子。
①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
②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节选自《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 其言是也 ② 于是引兵而西
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自有超越常人的胸怀。文中哪些地方能反映这一点?
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共9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⑨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⑩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解释加点词语
(1)说: (2)传:
翻译句子
(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你对上述选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选一则谈谈你的理解。
答:我选第( )则,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 (2)及为相( )
(3)家人发箧视之( ) (4)卒用其人(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为相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跪而拾之以归 |
C.遂以名楼太祖常劝以读书 |
D.家人发箧视之主人处处款之 |
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③他日补缀旧纸。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共17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出师表》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谓为信然 ( ) ②此人可就见 ( )
③孤不度德量力( ) ④凡三往 ( )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乙文中与甲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
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和 ,“一对”指的是 。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两个即可)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要求自己)。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节选自《明史·王绂传》)
[注释]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 ②氍毹(qú shū):地毯。
选出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以友故与之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擅长作诗,还爱好看书,所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 |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酒兴尽情地挥洒。 |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写信来索求,王绂才给他作画。 |
D.选文中写了王绂的三件事,表现了他不慕权贵,不贪财物,清高耿直。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谏之者 ②明旦访其人赠之
③同列语之日 ④我画直遗黔公不可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绂日:“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2分)
(2)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
(一)宋濂,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①人过。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二)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注】①讦(jié):攻击。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未尝讦人过: ②悉召廷臣诘责:___________
③微景濂:___________ ④发箧视之:___________
与“忠于陛下”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C.于土墙凹凸处 | D.何有于我哉 |
翻译句子
①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简要说说选文中宋濂和赵普什么相同之处?选段(一)还表现了宋濂怎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宗泽(节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知磁州:做磁州知州。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十三战皆捷( ) ②度将孤兵寡( )
③泽挥众直前与战( ) ④今日进退等死( )
⑵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A.佣者笑而应曰 | B.夺而杀尉 |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D.收而攻蕲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泽 前 后 请 上 还 京 二 十 余 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阅读下文。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⑶抚百姓 抚: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阅读短文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宋史·赵普传》)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 )
A. 常劝以读书 B 太祖乃悟 C 未有其比
俱以假山显 屠乃奔倚其下 普又以其人奏
D.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E.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非陛下之刑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②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②两段文字,都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嬉游为墓间之事 ②乃去,舍市傍 ③及孟子长 ④卒成大儒之名
选出与“嬉游为墓间之事”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至之市 | B.而忘操之 | C.是吾剑之所从坠 |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翻译下面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汉王乃发使使彭越。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 B.令校长斩之 |
C.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 D.处处志之 |
下列对原文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面对“泽间少年”及其众人,他以“后期者斩”予以约束;以诛最后者一人,来杀一儆百,震慑了这伙亡命之徒。 |
B.彭越虽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谋,在高帝讨伐陈狶时,他按兵不动, 想借机谋反。 |
C.刘邦既有雄才大略,又很阴险,功臣彭越被诛与韩信被诛都耐人寻味,正如韩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
D.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后又由于吕后进“诛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诸豪杰相立畔秦 ( ) ②遂破楚( )
③欲自往谢( ) ④太仆亡走汉( )
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张元传(节选)
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祖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元不能亵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②微:稍微,稍稍。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释典,佛教的典籍。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⑤亵: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元固不肯从( ) (2) 祖谓其贪戏( )
(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 (4)遂许焉( )
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乃以杖击其头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吾欲辱之,何以也 | D.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知越州赵公①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②,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③,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②故事:向来规矩。③朔:农历每月初一。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其仁足以示天下以昭陛下平民之理 |
B.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而形貌昳丽 |
C.忧其且流亡也且焉置土石 |
D.虽死得无失敛埋虽杀臣,不能绝也 |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令 无 失 所 恃。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结合句子内容说说下列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
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仁”的具体内涵。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