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咸不解其意 ②值积雪始晴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说说文中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阅读下面文言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③,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④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⑤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D.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延( ) (2)书( )
翻译下列句子。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
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③。”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④。”众皆伏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⑤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使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释】①姨妹:姨母的女儿。②二子:两个女儿。③女弟:妹妹。④适:嫁。⑤缗(mín):穿钱的绳。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二子为托”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C.贻以金钗 | D.卷石底以出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 |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却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钱,但他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坐船离去,一去不返。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众皆伏泰之义 伏:_______________ ②将家于义兴 家:________________
③吾适得京书 适:________________ ④言讫 讫: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⑴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茍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茍富贵,无相忘
(2)会天大雨,道不通。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大楚兴,陈胜王。
翻译句子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结合全文,试分析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那些舆论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你怎么评价这些准备?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1)辍耕之垄上( ) (2)天下苦秦久矣( )
(3)为天下唱( ) (4)固以怪之矣(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1) (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人名)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陈胜已为王。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到)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争辩)数(几次),乃置(放),不肯为通(通报)。陈王出(出游),遮道(挡在道路中间)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伙伴)!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在宫殿中进出更加随意),言陈王故情(以前的事情)。陈王斩之。
(1)用自己的概括故事的内容
(2)上文中陈胜的做法与课文《陈涉世家》选段中的哪些语句正好相反?请把《陈涉世家》的这些语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结合所给古文语段内容,说说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录,回答问题。(1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解释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人不知而不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根据下列成语的出处,写出成语:
示例: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成语:(2)三人行,必有我师。
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成语: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成语:
《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我选第____ 则,启迪: 。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亮辨奸》
孙亮暑月游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①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黄门素怨藏吏,乃以鼠矢②投蜜中,启言藏吏不谨。亮即呼吏持蜜瓶入,问曰:“既盖覆之,无缘有此。黄门不有求于尔③乎?”吏叩头曰:“彼尝从臣贷宫席④不与。”亮曰:”必为此也,亦易知耳”。乃令破鼠矢,内燥,亮笑曰:“若先在蜜中,当内外俱湿;今内燥者,乃枉之耳。”于是黄门服罪⑤。
①黄门:指宦官。②矢:同“屎”③尔:第二人称代词,你。④席:褥子。⑤服罪:伏法、认罪。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派、让)人恒过然后能改(错误、过错) |
B.黄门素怨藏吏(向来、平时)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
C.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诚纯洁) |
D.今内燥者,乃枉之耳(冤枉)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令破鼠矢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
B.黄门不有求于尔乎所欲有甚于生者 |
C.乃以鼠矢投蜜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D.今内燥者,乃枉之耳行道之人弗受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内容理解
(1).孙亮是根据什么判断出藏吏是被黄门冤枉的。(用原文回答)
(2).读了这篇短文,你从文中的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迪?任选一个角度谈。
课外文言文阅读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颜色不变( ) (2)欲倍其约 ( )
对文章划线语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
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看出曹沫是怎样一个人?
文言阅读与赏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 是 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 时期伟大的 家,教育家。
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③学而不思则罔( ) ④子在川上曰 ( )
翻译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 。
启迪: 。
。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选段一】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段二】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① 、主吏萧何、曹参②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③。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④,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史记·高祖本纪》)
①音yuàn,与主吏皆为县令的属员。②萧何、曹参、樊哙,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是西汉开国功臣。③刘季,为汉高祖刘邦,字季。④指刘邦的异相异事,如高鼻梁、额头突起、美须髯,左大腿有72个黑痣;醉卧时,人见其身上常有龙出现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尉果笞广 笞:
(2)后秦种族其家 种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2)乃闭城城守
译文:
阅读两个选段,说说陈胜、刘季二人先后起事都能有所成就的原因
答: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利尽南海 ( )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
(3)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2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 )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 |
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 |
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话概括【甲】段中 “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陈灌,字子将,庐陵①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②种树,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
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④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注】①庐陵:今江西吉安市。②筑场:住处。③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④豪右:豪强。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 B.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
C.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 D.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谒:( ) (2)延:(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
简要概括选文第二段讲述的陈灌的事迹。
简要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溥者,桂林人。洪武末为广东参政,亦以廉名。其弟自家来省,属吏①与同舟,赠以布袍。溥命还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粮运由海道多漂没,溥至庾岭,相度形势,命有司②凿石填堑,修治桥梁,易以车运。民甚便之。居官数年,笥无重衣,庖无兼馔③。以诬逮下诏狱,僚属馈赆④皆不受,曰:“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事白得归,卒。
【注释】①属吏:一起共事的官吏。②有司:专门管理某项事物的官员。③笥:古代盛饭或放衣物的方形竹器。庖:厨房的古称。④馈赆:赠送给远行的人的礼物。
下列句中的“以”与“亦以廉名”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赠以布袍 | B.能以径寸之木 | C.以诬逮下诏狱 | D.策之不以其道 |
下面表述中不能说明王溥清廉的一项是( )
A.要他的弟弟归还属官所赠的布礼袍。 |
B.命有司开凿岩石,填平沟埑,筑路修桥,粮食改用车运。 |
C.任官数年,衣无重彩,食无兼味。 |
D.蒙受诬陷被捕后,谢绝僚属所赠路费与物品。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亦以廉名 ⑵其弟自家来省
⑶易以车运 ⑷民甚便之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溥命还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
(2)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
阅读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完成练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⑹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⑻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⑽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⑾子曰:“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三省吾身( ) 曲肱而枕( ) 一箪食( )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
说: 愠: 罔: 笃:
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
B.《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
C.《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
D.《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3)孔子认为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你能从《论语》十二章找出两个成语吗?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