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苏词表达了          之情,而晏词表达的是            之情。
下面对两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都以“浣溪沙”为词牌名。 B.都描摹了夏天的景象。
C.都写到了“酒”后的感概。 D.都是被贬谪失意之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霁
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
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片段后填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歌从诗人自己的遭遇出发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这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这种思想可以说与范仲淹的经典名言“      ”所表达出的情怀基本一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表现出的      的高尚风格,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体现。 前三句诗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共5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    )出发,沿着(       )行进,路过(      ),到(      )去。
“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闻洮西捷报①(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 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 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 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

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进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
【甲】                             【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
唐·王勃                               唐·刘长卿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猿啼客散暮江头,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人自伤心水自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作逐臣②君更远,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重送:是指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 裴郎中:诗人的朋友。吉州:今江西吉安。②逐臣:被贬官而同时离开京城的人。这里指作者与裴郎中同时被贬。
【乙】诗的首句没有一字架空。 “          ”点明送别的时间,“           ”交代送别的地点,“猿啼”一词作用: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说说你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理解。
2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品味这个字的妙处。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欣赏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请你发挥想象,把三四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本诗第二句既然有“西风”,第三句又说“犹愁热”,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赏古诗答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4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古诗阅读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             。(2分)
“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