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阅读《浣溪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上阕因今追昔,追忆          ,感叹流光的易逝;下阕描写落花、归燕,抒发        的感慨。
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曲新词酒一杯”表明词人常常饮酒助兴,尤喜填词,表现了作者富贵闲适的生活,但他感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无法排遣的寂寞与惆怅。
B.全词六句,处处是写景和写个人活动,但处处又是抒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表露了词人向往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情怀。
C.“夕阳西下几时回”写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现的微妙情怀。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以及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片段后填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歌从诗人自己的遭遇出发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这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这种思想可以说与范仲淹的经典名言“      ”所表达出的情怀基本一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表现出的      的高尚风格,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体现。 前三句诗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寒塘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
全诗的第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什么特点?
“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秉,量词,束,把。
诗中的“兰”比喻            ,“野香”比喻           
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过零丁洋》一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中“干戈”和“汗青”分别指代       
“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闻洮西捷报①(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 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 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 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

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描绘出泰山景色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日 〔宋〕晃冲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但它们所写时段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以“_______”一词既点明时令,又表达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
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黯黯生天际”,指愁绪生于天际,写出了主人公沮丧的心情。
B.“草色烟光残照里”,既是写眼前的实景,也是内心愁苦的写照。
C.“强乐还无味”,作者借酒浇愁,已把苦涩的愁绪抛到了九霄云外。
D.“为伊消得人憔悴”,暗喻词人情深志坚的理想,是全词点睛之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
【甲】                             【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
唐·王勃                               唐·刘长卿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猿啼客散暮江头,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人自伤心水自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作逐臣②君更远,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重送:是指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 裴郎中:诗人的朋友。吉州:今江西吉安。②逐臣:被贬官而同时离开京城的人。这里指作者与裴郎中同时被贬。
【乙】诗的首句没有一字架空。 “          ”点明送别的时间,“           ”交代送别的地点,“猿啼”一词作用: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鉴赏。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⑴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⑵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野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诗歌反映的是什么季节?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阅读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读完这首诗之后,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展现于你的眼前?
请自选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