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除夜1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1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宋朝乐雷发的《秋日行村路》一诗,完成第7题。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②蜻蛉(qīng líng):即蜻蜓。
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和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呜。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

1.

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

2.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 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 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
D. 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

(1)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

(2)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

来源: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过彭泽

解缙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湓城起暮鸦。

[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

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

C.

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

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2)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一个“泛”字写出______。

来源: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诗歌的开篇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海水和山岛。

C.

“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星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

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获胜后所作,表现了他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

来源:2022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来源: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阅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的尾联运用了______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ou韵。

B.

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C.

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D.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来源: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注]

【唐】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此诗为张九龄受唐玄宗赏识而出任洪州都督后所作。湖口,即江西鄱阳湖湖口,当时归洪州都督府统辖。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万丈红泉”“迢迢半紫”描摹庐山瀑布从天而降、绚丽夺目的壮观景象。

B.

颔联中的“下”和“出”,凸显了瀑布越过山间杂树、穿透空中层云的宏大气势。

C.

颈联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天气状态下的瀑布美景;晴日彩虹当空,雨天声势浩大。

D.

尾联赞叹飞瀑与山、云、天连成一片的恢宏气象,展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

来源: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 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宋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郎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体给,这里指钱来。③饭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   

②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  

③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   

④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⑤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来源:202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2)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

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我们得以走出家门,观赏美景。请模仿本诗尾联,抒写自己所见所感。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

来源: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来源: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来源:2016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鉴赏(4分 ) 
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列三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