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3分)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文中“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有什么作用?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文后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序号)。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句中的“均”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 (不超过4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 意味。( 2分)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原句回答)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什么是快乐,快乐何处寻呢?
②人有最基本,最原始的快乐。丰盛的筵席饱餐一顿,风味小吃细嚼,固然快乐;打打排球,踢踢足球,或三五成群捉迷藏,尽情尽兴,也是快乐。
③人还有特有的快乐。与朋友共聚谈天说地,默契融洽,陶醉于友情之中,固然快乐;与好友消除分歧,重归于好,不也是快乐吗?
④人更需要精神上高层次的快乐。扶盲人过马路,帮孤寡老人做些事,把储存的零用钱捐给灾区人民,这该是多么高尚的快乐。
⑤拥有一颗爱心,时刻不忘给周围的人送去快乐的人,他是快乐的使者,他自己也得到了永久的快乐。
第②自然段作者在谈最基本、最原始的快乐时,抓住了 和 两方面。
人要快乐,人更需要精神上高层次的快乐。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过“高层次的快乐”有经历,请用简要语言讲述出来。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问题。(16分)
梦里开满泡桐花(郭宏)
①春天来了。
②窗外斑鸠的声声啼鸣,唤醒了我对儿时故乡的回忆。
③在湛蓝的天空下,在绿色的田野上,故乡的春天悠闲宁静得如同一个天然的大花篮,里面盛满了高高低低五彩缤纷的鲜花: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淡紫的苦楝花、金黄的枣花、火红的杨树花、碧绿的榆钱……其中开得最盛、最惹眼的还要数家乡的泡桐花。
④泡桐的生命力极强,用指头粗细的一段根随便往土中一插,春雨一淋,春日一晒,春风一吹,它便顶着一个绿色的梦想破土而出。头年的泡桐树像竹竿一样笔直地向上生长,没有一点枝杈,而且像竹子一样翠绿且是中空的,因此长得特别快,一年就可以长十来米高。泡桐树的叶子为了吸收到阳光,头一年也特别多、特别大,从根部一直长到顶端,大的像荷叶一样,小时候在河堤上放羊,我们常用泡桐叶当伞去遮风挡雨。泡桐树身直质轻,且有韧性,过去家乡盖房的梁檩最佳的选择便是泡桐,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少不了泡桐树做的脊檩,更何况临河的家乡人农闲时用泡桐树打造的小渔船悠闲地漂在河面上去捕鱼捞虾,甚至做檩造船用剩下来的废料也会量材使用做成大大小小的草鞋底。
⑤第二年,泡桐便不再向上生长,而是在顶端生长枝杈,大枝上又长出许多小枝,小枝上又杈出绒枝,每一枝都尽力向四周伸展,特别是在顶端往往有一团极密的绒枝紧紧团在一起,那便是斑鸠天然的巢。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不过泡桐引来的却是斑鸠——我们农村人认为一种特吉祥的鸟,因为这种鸟出入成双成对,所以若院中有一窝斑鸠,也就象征主人夫妻恩爱万年长了。
⑥春节刚过,泡桐的细枝顶端便生出一串串带有黄绿斑纹的卵形花蕾,一串挨一串地向上举着,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但这还不算真正的开屏,随着阳光的温度逐渐升高,那卵形的花蕾便从顶端裂开,这时浅紫色的花朵便像出了壳的小鸡一样从里面顶了出来,然后像吹气球一样向上伸展,颜色越来越浅,最后变成了粉色的小喇叭,一朵挨一朵,一丛接一丛地开满了枝头,那微紫的泡桐花在金色阳光和黄色的土地相互调和的色调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泡桐不因没有彩蝶缠绕而失落,亦不为没有蜜蜂追随而沮丧,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而是无私无怨无悔默默绽放。没有绿叶的映衬,远远地望去一棵棵泡桐便是一只只五色缤纷的花孔雀在春光中尽情地开屏来抒发内心的喜悦,又像一群美丽的少女穿着紫色的彩裙微笑着在那里翩翩起舞,是那么的新鲜动人惹人喜爱。
⑦每当我看到热情绽放的泡桐花,嗅着略带苦味的淡淡的清香,依稀之间,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像泡桐花一样美丽的儿时伙伴桐花。桐花是邻家的大女儿,聪明而美丽。童年美好的记忆几乎都有桐花的影子,我们一起快乐地放羊,一起蹦跳着上学,曾共撑过一柄桐树叶,她也曾送给我用泡桐花蕾串成的项链,我也送给她用泡桐花编成的花环。可好花不常开,桐花因为还有四个妹妹,中学只上了半学期,便随表姐去省城服装厂打工,后来被老板的儿子相中强行占有,而老板的儿子又丑又残疾。桐花家便盖起了我们村第一座气派的小洋楼,桐花的妹妹也随桐花相继进了城。桐花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虽然每次回来都穿得珠光宝气,但她娇美的面容美得有点苍白,眼睛中流露出来的眼神看不到一丝喜悦,只有哀愁。
⑧桐花家盖了小洋楼,但院子里已经没有了泡桐。渐渐地我们村的泡桐也越来越少,不知什么时候村子里已经再也找不到一棵泡桐树了。现在建房都是用钢筋水泥,河水早已被上游的造纸厂污染,根本没有了鱼虾,人们也习惯了各式精美的皮革鞋。失去了价值的泡桐谁还会种植?不仅是泡桐树,还有洋槐树、苦楝树、桑树、 皂荚树等都是越来越少,渐渐地走出了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杨树,年轻人说杨树长得快而且板材厂收购的价值也高,因为杨树侵占了其他树的空间,所以年老人说杨树是羊树,羊吃树,其他树早晚都得被吃掉。不仅村里村外的杂树被换成杨树,连种庄稼的地里也被杨树成片成片地占领,其实不是杨树惹的祸,它再怎么着也只是一种树,是我们心里的杨树长的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急功近利只看到了眼皮子前面的一点点利益。
⑨故乡很快地被改造得面目皆非,原来的茅草屋都换成了林立的小洋楼,但缺少了我儿时那种鸡鸣狗跳的生气。因为年轻的年老的都外出四处闯荡,只要能挣钱干什么的都有,钱是有了,但是有钱就幸福吗?桐花的老爹常常独自一人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张望,眼里没有一点欣喜的影子,他是在渴望亲情回忆女儿绕膝时的欢笑。面对故乡的蜕变,我自己也说不清是发展还是堕落,但我还是留恋儿时的故乡,留恋过去曾拥有的一切就像我们去感叹渐渐远离我们的虎豹一样。
⑩我时常在梦中回到泡桐花开的季节,楼房的四周又栽满了各种杂树,泡桐尤其最多,所有的枝头都开满了平凡朴素的泡桐花,怒放的泡桐花热情地散发着浓烈的芬芳,夹着儿时伙伴桐花铜铃般的笑声,绵绵不绝地荡漾着,伴着一波又一波醉人的花香向我袭来……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
文章以“梦里开满泡桐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泡桐和泡桐花?(4分)
请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第⑧段中“我们心里的杨树长的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表明了作者的某种思考,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文章谈谈作者是在提醒我们关注哪些问题。(5分)
阅读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开头的括号部分在新闻中叫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请将它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对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吗?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经营: 摧枯拉朽:
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给这则新闻拟个恰当的标题。
学习这则新闻,你可联想到毛泽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哪些诗句?这则新闻给你怎样的感悟或启示?
阅读下面新闻和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2分)
“从我这里是可以看到整个铜川市耀州区的全景,那么今天可以看到,天空是灰白色的一片,而远处的楼房和山体是已经模糊不见了,据肉眼观察,这个能见度大概是在1公里左右。” 据铜川市环保局发布数据,2014年1月31号铜川的空气质量状况属轻微污染,PM10监测值为112毫克/立方米,PM2.5监测值为210微克/立方米,属五级重度污染。
(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
①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一个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专业术语。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和人体内的细胞“搏斗”并伤害这些细胞。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物质危害更大。
③如果放大了看这些小颗粒.他们并不一定是圆形或者方型,而呈不规则状。这些颗粒物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的小粒子,本身由一定的二氧化硅和碳组成,有时燃煤电厂在高温中生成的致癌物,在冷却时被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吸附着进入人体。也就是说,在它们“出生”的瞬间,可能是清白无害的,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然而,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数目更多。比起PM10,PM2.5的表面积要大好几倍,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导致癌症高发;当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效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而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目前学界对PM2.5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通过研究其吸附的成分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入手,一种是不计成分,单纯对一定浓度的、可能混有多种成分的PM2.5入手。经科学家研究,现在已经肯定的是,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但由于这涉及长期的、大规模人群实验,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还没有准确数据。
⑥由于PM2.5更容易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发威”,研究者们很关注“凶手”接近他们的可能,污染的空气对幼儿的发育、智力、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也许有些长期受到空气污染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察其影响……最为可怕的是,空气污染,受害者比其他污染都来得多,而且它无孔不入,难以防卫,目前流行的PM2.5检测仪从技术条件上来说并不完善。普通老百姓对空气污染没有足够的意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诉求。
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穿行或工作于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时,可载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吃“猪红”等进行食疗也是不错的选择。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脑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0.01微米的颗粒物。在灰霾多发季节,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因为雾气里面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本文以“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为题,有什么作用?
第②段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任意列举一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以文中划线句子为例,简析本文语言的特点。
以下说这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PM2.5是指人类二次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它们呈不规则状。 |
B.PM2.5本身是清白无害的,当它吸附了毒性物质被人们吸入体内,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
C.PM2.5成为“杀手”是因为它太轻、大小,能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伤害人体细胞,其吸附的毒性物质危害很大,而且不易被察觉。 |
D.科学家们已研究确定,PM2.5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也已有了准确数据。 |
阅读散文《白鹭》,回答下列问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
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
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
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
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阅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对白鹭的美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并概括这种美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文中画线句中“好像”一词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上文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象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叫嚣:________________ ②引吭:________________ ③局促:_______
选文分别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方面具体展现白鹅的___________之气,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的写法,展示白鹅的与众不同的特点。(4分)
第2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与鸭子和狗相比,白鹅的叫声有什么特点?结合选文进行简单分析。
选文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京剧里的角色行当,除了净角,你还知道哪些?(2分)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为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回答。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
“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删去可以吗?并说明理由。
这段文字的第⑨句运用哪种表达方式?说说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材料链接:2012年12月9日晚上,2012中国温岭石文化旅游节开幕。市委书记陈铁雄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据了解,今年的温岭石文化节,将推出“阳光温岭大畅游”活动,当地长屿、方山、石塘曙光碑等景区将连续3天实行门票五折优惠;中国美院和上海书画院的书画家还将登上方山,参加方山笔会,方山印社也将正式揭牌。
给这则材料拟一个标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
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
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
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③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④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
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
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⑤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⑥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24.第①段中“一个年轻男孩教会”的是 _______________
25.第②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
26.第⑤段中“扮演我们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____________
27.赏析下列两个句子。
(1)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2)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28.对汉斯的行为谈谈你的见解。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下面问题。(共13分)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朗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朗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简要概述选文依次叙写了哪些内容。
把字帖想象成国旗,并且反复将“法兰西”和“阿尔萨斯”连在一起有什么含义?
认真阅读选文,解释一下“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的奇怪现象。
“这可怜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请就选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主要意思以及表达作用等进行赏析。
《中国石拱桥》选段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短文。
①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②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
③“我能行”,并不是一种狂妄。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小的一部分,约占95%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
④“我能行”,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
⑤但是,____________。让他们学习一种新知识,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他们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冷,这种失败意识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有害的意识。
⑥我们历来称颂谦谦君子,认为说“我能行”的人是狂妄之徒,这不利于发挥人的潜力,这种偏见扼杀了人们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社会氛围。
⑦只有坚信“我能行”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中画线部分“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指代
________________ ,它用来比喻_ 。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把第⑤段横线处空缺的一句话补写出来。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各题。
从容淡定
陈 旭
①“从容淡定”这词耐人寻味,意思是“从容于心,淡定于行”。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对“从容”和“淡定”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等等,无不表现出“从容”和“淡定”的心性情怀。
③从容包含着从大、从深、从远之意;从容也是一种自由,是人生主体的自我解放,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从容不迫”地不断迈进。
④淡定就是一种修养。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心怀坦荡,兰心傲骨。淡定也证明一种能力——深思熟虑以扬长避短,内省自知以有进有退,这也是大智大勇之人的明智选择。
⑤淡定是一种真正的领略和彻悟。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世间八法,并非说“东西南北八面来风”。“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别人称赞还是诽谤,都能安然不动,泰然处之。
⑥能否做到“从容淡定”,多半是性格使然。有人天生就是“悠着来”,遇事比别人慢半拍;有人与生俱来就是“风风火火”,容不得一丁点儿耽搁。这在管理学上叫EQ,也就是所谓的情绪智商。但能否真正做到“从容淡定”,更关乎后天修养。时下,浮躁、浅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之风还存在,有些人一心想着不付出或少付出却期待大回报,所以办起事来恨不能急吼吼、风火火地让满世界都知道,同时暗中还斤斤计较着什么,都想如古话所说的“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谁都不想为那巍巍青山做点儿什么。说到底,还是缺失“从容淡定”的健康心态。
⑦近代胡适是公认的渊博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他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都可说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他还是新“红学派”——考据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
⑧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华文化巨匠,无论在什么状态下人们怎么看待他,他始终都坚持“从容淡定”。他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 ——选自《杂文月刊》2013·3上(有删改)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6.阅读第②段,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充两位名人的名言。
27.文中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做到“从容淡定”需要哪些条件?
28.具体说说文章第⑥段引用古话“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的作用是什么?
29.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结尾“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这句话的含义。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