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的题。
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
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PM2.5是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抵御其污染呢?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但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③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⑤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⑥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⑦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第一要少开车,堵车就熄火。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尾气危害更大。所以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第二应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第三是减少外出。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第四不在室内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在第⑦段划线处加一句合适的话,使上下文连贯。
答:
阅读④⑤⑥三个段落,分点概括PM2.5对人体的危害。
答:
第⑥段中加点的“可能”“一定”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能否换成“它的直径很小”,为什么?
答: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下列案例中李先生的做法有哪些地方不恰当。
【案例】李先生患有贫血,为增强体质,他注意锻炼身体,一年四季从不间断。遇到多雾天气,也会驾车到城郊去爬山。有时遇到拥堵,他也从不熄火。有雾的时候,他就在街上买个普通口罩戴着爬山。
答: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种子的生存策略
①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在植物的生存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高效地利用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周围环境资源,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
②从形态上来说,种子可以简单地分为大种子和小种子。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是巨籽棕的种子。目前发现最大的巨籽棕种子有17.6公斤重,堪称“世界之最”。然而,世界上还有微若尘埃的种子。世界上最小的种子——热带雨林中附生兰的种子,一粒的重量仅有一盎司(1盎司=28.3495231克)的百万分之三十五。
③种子的生存策略首先表现在它们自身的生理特点上。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背着一个大大的旅行袋,以确保抵达目的地时有足够的能量供其发芽,在竞争中以质取胜,但通常含油量更高,能保证它们在轻装旅行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能量。
④其次,因为“个头”的不同,种子采取的传播方式也不同。许多大种子既是动物的食物,同时也依靠动物传播。例如壳斗科栎树种子的传播就依靠啮齿类、鸟类,甚至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小种子则像一群勇敢的士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总会有幸运儿落地成苗。
⑤当种子陷入困境时,它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大种子在依靠动物传播的过程中,随时有被取食的危险,但是它们凭借较多的营养物质,能够迅速萌发、发出幼苗。它们的幼苗可以在土地相对贫瘠或较为荫蔽的森林环境里生长,被动物取食后,也有较好的恢复能力。此外,大种子也相对更耐干旱。与大种子相比,更多的小种子则采取休眠的方法度过困境。有时候,环境太干燥了,不适宜生长,它们便选择休眠。或许风会把它们带到更远的地方,或许再等一年,会有一场大雨将它们呼唤。它们一旦醒来,便立刻长出芽来。
⑥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个舞台,各式各样的种子都在以独特的方式,表演着一支又一支精彩的生命之舞,永不停息。(选自《大自然》有删改)
文章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种子的生存策略。
分析下列两个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及作用。
(1)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
装备精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是一群勇敢的士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总会有幸运儿落地成苗。
前赴后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文章第⑤段中划线词语“或许”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句好话
张晓风
小时候过年,大人总要我们说吉祥话,但碌碌半生,竟有一天我也要教自己的孩子说吉祥话了,才蓦然警觉这世间好话是真有的,令人思之不尽,但却不是“升官”“发财”“添丁”这一类的。好话是什么呢?冬夜的晚上,从爆白果的馨香里,我有一句没一句的想起来了。
(一)
“ ”
他去欧洲开会,然后转美国,前后两个月才回家,我去机场接他,提醒他说:“把你的表拨回来吧,现在要用台湾时间了。 ”
他愣了一下,说:“我的表一直是台湾时间啊!我根本没有拨过去!”
“那多不方便!”
“也没什么,留着台湾的时间我才知道你和小孩在干什么,我才能想象,现在你在吃饭,现在你在睡觉,现在你起来了……我喜欢跟你用同一个时间。”
他说那句话,算来已有十年了,却像一幅挂在门额的绣锦,鲜色的底子历经岁月,却仍然认得出是强旺的火。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是没有情节可述的人,但久别乍逢的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我一生惊动不已、感念不尽的恩情。
(二)
“ ”
经过罗马的时候,一位新识不久的朋友执意要带我们去喝咖啡。
“很好喝的,喝了一辈子难忘!”
我们跟着他东抹西拐大街小巷的走,石块拼成的街道美丽繁复,走久了,让人会忘记目的地,竟以为自己是出来踏石块的。
忽然,一阵咖啡浓香侵袭过来,不用主人指引,自然知道咖啡店到了。
咖啡放在小白瓷杯里,白瓷很厚,和中国人爱用的薄瓷相比另有一番稳重笃实的感觉。店里的人都专心品咖啡,心无旁骛。
侍者从一个特殊的保暖器里为我们拿出杯子,我捧在手里,忍不住讶道:
“咦,这杯子本身就是热的哩!”
侍者转身,微微一躬,说:“女士,好咖啡总是放在热杯子里的!”
他的表情既不兴奋,也不骄矜,甚至连广告意味的夸大也没有,只是淡淡的在说一句天经地义的事而已。
是的,好咖啡总是应该斟在热杯子里的,凉杯子会把咖啡带凉了,香气想来就会蚀掉一些,其实好茶好酒不也都如此吗?
原来连“物”也是如此自矜自重的,《庄子》中的好鸟择枝而栖,西洋故事里的宝剑深契石中、等待大英雄来抽拔,都是一番万物的清贵,不肯轻易亵慢了自己。古代的禅师每从喝茶喂粥去感悟众生,不知道罗马街头那端咖啡的侍者也有什么要告诉我的,我多愿自己也是一份千研万磨后的香醇,并且慎重地斟在一只洁白温暖的厚瓷杯里,带动一个美丽的清晨。
(三)
“你长大了,要做人了!”
汪老师的家是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常去的,他们没有子女,我在那里从他读“花间词”,跟着他的笛子唱昆曲,并且还留下来吃温暖的羊肉涮锅……
大学毕业,我做了助教,依旧常去。有一次,为了买不起一本昂价的书便去找老师给我写张名片,想得到一点折扣优待。等名片写好了,我拿来一看,忍不住叫了起来:“老师,你写错了,你怎么写‘兹介绍同事张晓风’,应该写‘学生张晓风’的呀!”老师把名片接过来,看看我,缓缓地说:“我没有写错,你不懂,就是要这样写的,你以前是我的学生,以后私底下也是,但现在我们在一所学校里,你是助教,我是教授,阶级虽不同却都是教员,我们不是同事是什么!你不要小孩子脾气不改,你现在长大了,要做人了,我把你写成同事是给你做脸,不然老是‘同学’‘同学’的,你哪一天才成人?要记得,你长大了,要做人了!”
那天,我拿着老师的名片去买书,得到了满意的折扣,至于省掉了多少钱我早已忘记,但不能忘记的却是名片背后的那番话。直到那一刻,我才在老师的爱纵推重里知道自己是与学者同其尊与长者同其荣的,我也许看来不“像”老师的同事,却已的确“是”老师的同事了。
竟有一句话使我一夕成长。
——选自《再生缘——张晓风散文精品集》(有删改)
通读全文,请你补写文章第(一)、(二)节的标题。
文章开头段落中的划线句子能否去掉?请你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章第(一)节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他说那句话,算来已有十年了,却像一幅挂在门额的绣锦,鲜色的底子历经岁月,却仍然认得出是强旺的火。
作者在拿到老师的名片、听了老师一番教诲之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结合文章第(三)节的内容,补写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好话不是“升官”“发财”“添丁”,那在作者笔下,怎样的话才称得上是“一句好话”呢?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老师的一句话,让已经工作的作者“一夕成长”。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句好话”也让你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了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关于你的“一句好话”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冬雨》
①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②北国的冬天不正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那雨声使我不禁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的弹拨乐,“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
③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浙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
④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喝喊,声音似落进大海里,杳无回音。
⑤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那擎在枝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的韵味呢。
⑥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令我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无穷变化。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奋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着.温暖的春在提前着,火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⑦一位大作家说过,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还会远吗?
⑧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勾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起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而没有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①②③段依次从 觉、 觉、 觉等感官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④段中“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说说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②段“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是针对“ ”而言的。(从原文中找句子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六个馒头
①初一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②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喧闹声炸响。同学们纷纷问起一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来,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声音。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李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
③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在学校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作贼似的跑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什么。女孩子直奔自己的床,迅速地用一个塑料袋把馒头装了进去,女同学的议论声似乎小了一些,女孩子的眼圈红了。
④出发的那天下起了雨,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湿,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到达目的地千岛湖时,女孩子身上的背包也已湿漉漉的了。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可是,由于塑料袋破了一个洞,湿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就这样一边流泪一边嚼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
⑤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藏起湿透了的馒头,只好匆忙地往还没有干的背包里塞。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班长已经打开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其他几个同学也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嚼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转眼,女孩带来的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完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有无声地落泪。
⑥第二天,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要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子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班长找到女孩子,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几天的饭当然要我们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眼圈红红的。
⑦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再嚼干涩难咽的馒头,使她可以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吃着炒菜和米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着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
⑧回来之后,女孩子变了。(乙)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明媚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去帮助别人。 后来,这个女孩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⑨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文章以“六个馒头”为题目好在哪里?
第③段和第⑥段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女孩子怎样的心情?
眼圈红了:
眼圈红红的:
第⑤段中“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一句表明了同学们怎样的用意?
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孩子的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这篇文章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童 年 (曹文轩)
①童年的印象很多,其中贫穷的记忆极深刻。我吃过一回糠,一回青草。糠是如何吃的,记不得了。青草是我从河边割回的。母亲在无油的铁锅中认真地翻炒,说是给我弄盘“炒韭菜”吃。但再贫穷的童年于我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温暖与美好的记忆。
②听母亲说,我小时长得很体面,不哭,爱笑,爱整天转着眼珠打量人,揣摩人,很招人喜欢。我家住在一条大河的河边上。庄上人家也都沿着河边住。我一两岁时,常被人家抱去玩,然后就沿着这条大河一家传一家,有时竟能传出一二里地去。母亲奶水旺,憋不住了就找我,可总要花很大工夫才能将我找回。重新回到她怀抱时,我也不肯再喝她的奶了。因为,那些也在奶孩子的母亲已经用她们的奶喂饱了我。母亲说,我是吃了很多母亲的奶长大的。当然后来我却慢慢地长丑了,也不再那么让人喜欢了。
③长到三岁时,我就已经变得有点“坏”了。我到风车跟前玩,不小心,穿一身棉衣摔到水渠里。我一骨碌爬上来,一声不哭地回到家,将湿衣服全部剥下,钻到被窝里。当母亲回来要打我时,我却一口咬定:“是爷爷把我推到了水里的。”被陷害的爷爷不恼,却很高兴,说:“这孩长大了有出息。”当然长大了以后,我却从未生过害人之心。至于有无出息,这就很难说了。当长到拿根树枝在地里、河边到处乱走时,倒也做了不少坏事。比如在田埂上挖陷阱让人摔跟头、将人家在河边的盆碗推到深水之中等等。但我不恶,没有让人讨厌。另有一点,不管谁逗我(甚至用稀泥涂满我全身),我都未恼过,未骂过人。如今回到老家时,那些大爷还在说:“文轩小时候不会骂人。”其实骂人还是会的,我只是在小孩中间骂,不骂大人罢了。
④长到九岁时,我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正在课堂上听课,见到外面有一条陌生的白狗走过,竟忘了讲台上的老师正讲课,“呼”一下冲出教室撵狗去了,后来遭到老师严厉的惩罚。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跟一个大我三岁的大孩子偷偷离家出走,去县城看国庆焰火。当时,只有水路通往县城。我身边只有一块钱,还是从父亲的口袋里摸来的。那个大孩子也只有一块钱。这两块钱不能买船票,得留着到城里看电影看焰火时买小食品吃(这在当时,几乎是一种奢侈的安排)。于是,我们步行三十几里来到县城。到达时,天已晚。我们向人打听哪儿放焰火,回答是哪儿也不放焰火。此时,我们身体疲乏难熬,既不想下馆子,也不想看电影,只想睡觉。我们在一个黑森森的大门洞里找到了一条大长凳,倒头就睡。不知什么时候醒来了,见满天大亮,便商量说买小笼包子吃,吃饱了再回家。
⑤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让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
⑥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的“泼刺泼刺”的水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睁开眼来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在我的脑海里所记存着的故事,其中大半与水相关。
⑦这一切,使我“舞文弄墨”成为可能。苦难给了我幻想的翅膀。我用幻想去弥补我的缺憾和空白,用幻想去编织明天的花环,用幻想去安慰自己,壮大自己,发达自己。苦难给了我透彻的人生经验,并给我的性格注进了坚韧。难怪福克纳说一个作家最大的财富莫过于他有一个苦难的童年。祖母、父亲和母亲给我仁爱之心,使我从不知道何谓仇恨。我从未抓住不放地仇恨过任何人。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善的,尽管我常常看到恶的肆虐。那片土地给了我灵气、题材、主题和故事。开门可见的水,湿润了我的笔,使我能永远亲近一种清新的风格。 (有删改)
第③段“长到三岁时,我就已经变得有点‘坏’了”,我做了哪些“坏”事?请分点概括。
第④段“长到九岁时,我又有了很大的变化”,请说说我变成一个怎样的孩子。
联系上下文,作者为什么说“但再贫穷的童年于我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温暖与美好的记忆”
请你说说“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的‘泼刺泼刺’的水声中长大的”的表达作用。
阅读《真爱之舞》,回答后面各题。
真爱之舞
(美国)辛西娅·比尔雅克
①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爱。
②每天晚上,躺到床上和妈妈吻别之后,我知道好戏即将开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目睹了妈妈和爸爸之间那浓浓的爱意,感觉到了什么叫真爱。
③那个时候我们家房子的隔墙很薄,每天晚上我刚入睡不久,总能被妈妈在隔壁浴室里淋浴的水声弄醒。随后,我还能听到妈妈用电风吹吹干头发的声音。紧接着,妈妈搽脸用的那种化妆品的香味就慢慢飘进我的房间。这时,我能够想象得出来,妈妈正站在镜子前面化妆,她画眉毛,描眼线,卷睫毛,把自己装扮的像电影明星一样。
④就在妈妈在浴室里忙乎的时候,爸爸从外面回到了家里,不一会儿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呛鼻的石油味就盖过了妈妈身上的香水味。这个时候妈妈一准从浴室里走出来,站在门厅里迎接爸爸。妈妈一袭长裙,妩媚动人,松软的秀发搭在肩上,脚上的高跟鞋在灯光的闪耀下闪闪发亮。爸爸总是满脸带笑地牵着妈妈的手旋转一圈。每天晚上,爸爸妈妈都用这种方式行见面礼。在这之后,爸爸也走进了浴室,他淋浴的水声就会再次传进我的耳朵里,就在同时,我还能听到妈妈在客厅里放起了唱片。等爸爸洗完澡从浴室里走出来,那悦耳的音乐声似流水般在房间里流淌。
⑤爸爸是一名钻井工人,他整天在钻井平台上干活,每天下班回家都很晚。待他洗完澡,穿上最好的休闲裤和衬衫,他显得是那样的英俊,健壮。原先他手上,脸上的那些油污已经荡然无存,男士专用化妆品的香味从他身上一阵阵地散发出来。妈妈依然站在那里等着爸爸。看到爸爸从浴室里走出来,妈妈赶紧走过来迎接他。两人站在走廊里深情地注视着对方,随后爸爸将妈妈拥在怀里,轻轻地给她一个吻。妈妈则容光满面,笑吟吟地牵着爸爸的手,两人一同来到了客厅。
⑥客厅里的音乐声再次响亮了起来,这音乐声虽然婉转悠扬,但音量不大,不会干扰我们这些孩子们。从我的卧室这个角度看不到他们跳舞,但每当他们的舞步靠近走廊时,我能从客厅的墙壁上看到他们跳舞的身影。他们就这样一直悠闲自在地跳着舞,时而默默无声,时而窃窃私语,时而笑语盈盈,每天晚上,我都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情景之中,伴随着浪漫的音乐声,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⑦我从不怀疑这个世界上有真爱存在,因为每天晚上我都能从我们家客厅的墙壁上亲眼见到。(选自《意林》)
请找出与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
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分析。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们就这样一直悠闲自在地跳着舞,时而默默无声,时而窃窃私语,时而笑语盈盈。
通读全文,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真爱”的理解。
阅读《要对你的相貌负责》,完成小题。
要对你的相貌负责
吕斌
①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相由心生”。国外有一句至理名言是:“一个人要对他四十岁以后的相貌负责。”就是说,人的相貌除了先天的遗传,更重要的是后天的修行。表情是心的折射,经常的表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容颜。所以,养颜必先养心。
②养心,首先要不断学习。因为当你在学习的时候,你的心境是单纯的,你的神态是认真好奇的,而经常的好奇与单纯,又会引导你的身心接近年轻人的外形和内心。读书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剂,林徽因、冰心、琼瑶的美莫不如是,一个没有书卷气的女人也许“漂亮”,但决不会美丽;经常欣赏或参与艺术是另一种学习,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你的举手投足之间自然会有一种文化与艺术的气韵。人才会高雅。
③养心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铭恩忘仇做好事,因为总把别人往坏处想的人绝不会快乐。当你在嫉妒、诽谤、埋怨、挖苦别人的时候,你的心境决不会是明朗的,你的表情也会跟着丑陋起来。而经常的丑陋,会定格在你原本端庄的容颜上。所以,受助不能忘,施恩不图报;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心怀善意和感激,多帮助别人,我们就会为自己拥有那么多好朋友而快乐。千万不要因贬损别人而弄坏了自己的心境、狰狞了自己的面目。此外,不要和喜欢搬弄是非、嫉妒诽谤别人的人在一起,否则不是被小人的谗言坏了心情,就是不知不觉地像了小人。
④美国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我们都曾一睹她在《罗马假日》里的年轻芳姿,可是你们见过她60岁时的姿容么?端庄、纯善、袅袅婷婷,美得像一幅画里的圣母。因为她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阅读的习惯、一直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一直向慈善机构捐款、一直向困难的人们伸出援助的手!
⑤珍珠粉和面膜也许能光滑我们的肌肤、抹平我们的皱纹,但是假如我们的心境不平和、修养没提高,那么我们的容颜就像《聊斋》里的“画皮”,就像一个虽没有皱纹却内心已烂的水果。
⑥快乐地迎接每一个早晨,友善地向周围的亲人和同事粲然地微笑,无论遇到多大的误解和不公,只要保持心中的高贵,那么即使我们满头白发、一脸菊花,也依然美丽年轻。
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论证过程。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在我们初中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一些“因学习而美丽”的正面事例,请选取一例加以概述。(30字以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犟 龟
一个美丽的早晨,小乌龟( a )在洞前吃着树叶。它的头顶上,一对鸽子正在谈话: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了,它邀请所有的动物前去参加。因为狮子洞路途遥远,而庆典不久就要开始,必须马上动身。两只鸽子说完就飞走了。
小乌龟听了这番话后陷人了深思:如果所有动物都被邀请了,当然也会包括我。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
想了一天一夜,小乌龟拿定主意上路了。它一步一步向前爬去,虽然很慢,却一直没有停下。
路上,它遇到了蜘蛛。得知乌龟此行的目的后,蜘蛛哈哈大笑: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了,慢得出奇的乌龟哪能赶得上?乌龟满怀信心地看了看自己的腿,它们虽然很短,却很结实。它说:“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
蜘蛛充满同情地劝说:“我的腿不但比你的灵巧,而且还多一倍呢。可连我都觉得路途太远了,你还是赶快回去吧。”
小乌龟友好地回答:“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小乌龟走啊走,( b )过了种种障碍。在池塘边它看到了一个迷迷糊糊的蜗牛。蜗牛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理清了思路,它难过地告诉乌龟:“你走的方向完全反了。”
“非常感谢你给我指路。”小乌龟说完慢慢掉转方向。尽管后天就要举行婚礼了,但乌龟说,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就一定会到的。
乌龟走啊走,它遇到了正在打磕睡的壁虎。作为狮王的高级官员,壁虎通知乌龟:“婚礼暂时取消了。由于非常突然的原因,狮王二十八世不得不和老虎开战。你可以回去了。”
“很遗憾,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乌龟说完继续向前爬去
当它穿过一片岩石荒漠时,遇见了一群乌鸦,它们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知道了乌龟的目的后,它们说它是可怜虫、无知者。乌鸦们都穿着丧服,因为几天前,狮王在与老虎的拼杀中身负重伤,已经不幸去世了。
乌龟非常难过。乌鸦们劝它赶紧回去或是留下哀悼狮王。谁知乌龟客气的回答:“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就这样,小乌龟又走了许多天。越过种种障碍,日夜不停地赶路。后来,它来到了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草地上(c)了许多动物,它们都兴高采烈,充满了期待的喜悦。
乌龟问一只小猴子去狮子洞怎么走。“你现在不就站在洞口前面吗?”小猴子叫道,“那边就是入口!”
“请问,这里是在庆祝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吗?”小乌龟(d)地问。
“不,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的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这天,小乌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它坐在客人中间,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它说:“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
填入文中括号a.b.c.d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站---穿---汇集---不安 | B.坐---穿---聚集---不安 |
C.坐---越---聚集---不解 | D.站---越---汇集---不解 |
小乌龟在文章中的名言是什么?这句名言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答:
童话的题目是“犟龟”,内容是写小乌龟的故事,那为什么作者还要用那么多文字去写蜘蛛、蜗牛、壁虎、乌鸦等其他动物呢?
答:
“后来,它来到了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草地上( c )了许多动物,它们都兴高采烈,充满了期待的喜悦。”这是什么描写?结合全文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答:
说说你读了《犟龟》这篇童话后有什么收获(感想)。
答:
课外现代文阅读
叫声师母
那年秋天,枫叶铺满了进村的小路,师母就是踩着厚厚的枫叶进村的。
师母进村之前我们就认识她了——是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里。韦老师说,你们的师——不,是未来的师母就要来了!
韦老师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星星一样明亮的光彩。
我们仔细打量镜框里未来的师母,披肩的长发,高高的鼻梁,白白的皮肤——师母是城里人呢,城里人才这样漂亮。
师母终于来了,跟照片上一样漂亮的师母踏着枫叶终于来了。
我们从山上采来大堆大堆的野菊花装饰韦老师那间原本是寺庙厢房的寝室,三柱从家里背来了土豆,棉花从家里背来了玉米,石头使劲地用一把湿柴生火,脸黑得就像图片上的钟馗一样。我们又把几个月前就捉来熏着的一只野兔在山泉水里洗得干干净净,要给师母做一顿香喷喷的土豆烧野兔。
师母坐在那一丛丛的野菊花里,尝着我们做的野兔烧土豆,吃着吃着就哭了,师母哭得很伤心。韦老师也哭了,韦老师背着我们擦眼泪。
然后师母走了。师母不要我们送她,师母一个人背着行李,拿着原本放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哭着出村了。
枫叶在师母背后飞落下来,像血一样红的晚霞。
我们都很伤心,我们用野菊花装饰的宫殿没能留住师母,我们的野兔烧土豆没能留住师母,我们那清澈的山泉和晚霞一样的红枫叶没能留住师母!更严重的是,我们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师母了!我们得有一个师母!
终于,石头斩钉截铁地对棉花说,从今以后我不再跟你一块儿上学了!
棉花眼泪汪汪地问:“为什么呢?”
石头说,咱们村就你最漂亮,你嫁给韦老师吧,你当我们的师母!
三柱也表示赞同。
棉花见大家都用渴盼的眼神望着她,点点头说好,那好——可是,棉花有些担忧,这得等我长大才行呢!
石头说,我们等你长大!
我们就盼望棉花快些长大,盼望棉花比我们长得都快,长大了的棉花就可以嫁给韦老师了,棉花嫁给韦老师我们就有师母了。
后来我们毕业了。
我和石头、三柱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读大学,10年过去了,我们也踏上了讲台。
我是在讲台上又见着棉花的。
棉花没有食言,等刚到20岁,棉花毅然嫁给了已经满面沧桑的韦老师。
那时候棉花已经当上了村上的代课老师,正参加中师函授,而我和石头恰好是那所函授学校的老师。
下课之后,我和石头走到棉花面前,向棉花深深地鞠了一躬,叫了一声:
师母——
棉花哭了。
本文的人物刻画较为生动,试在原文找出下列人物描写的句子。
(1)肖像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理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母终于来了”,“我们”都为她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文中有哪几处写到了枫叶,请用横线划出,并说出各自的作用。
第1处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处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处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0年后,棉花、“我”和石头都选择了老师这一职业,说明了什么?结合自己的梦想,谈谈你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童年趣事
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
不必说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游泳、钓鱼、捉螃蟹、捉龙虾,抬来家里的大木盆划船;也不必说我们在草地上打滚、摔跤、捉蛐蛐、捉蚂蚱,看两头大黄牛打架。单是村东头那棵歪脖子的大枣树,就有无限的乐趣。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我们当然十分害怕,只敢远远地看着它。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时间才好。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
夏天来了,歪脖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为一只又黑又亮的蝉。
秋风送爽,歪脖树上的叶子簌簌地落了。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的长竹竿,“噼哩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
秋去冬来,歪脖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一垒就是五六个。到了晴天,我们就聚到树下,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掏鸟窝一般要两个人,一个掏,一个接,动作要干净利落,不然,碰到大人是要挨打的,因为大人们说那是益鸟。但那时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益鸟,什么是害鸟,只是想尝一尝鸟肉是什么滋味。掏出鸟后,我们先把鸟杀死,拔掉鸟毛,剖开鸟腹,除去内脏,然后浇上酱油,撒上盐。当然,这些都是从家里“偷”出来的。这些都干好了,就把鸟放在火上烤。烤熟后,大家一人一口,津津有味地分享这“野味儿”。那诱人的香味我永远也忘不了。
这段快乐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脖子大枣树。
本文按四季的更替回忆童年与大枣树有关的四件趣事,请分别概括。
(1)春天: ___________
(2)夏天: ___________
(3)秋天: ___________
(4)冬天: __________
本文紧扣“趣”字有详有略的回忆了快乐的童年。请以第二段为例,说说详写的是什么事,略写的又是什么事?
(1)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语言生动,这与作者使用比喻有关,你能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吗?
(1)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结构完整,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冬季记趣中讲到了捣鸟窝这样的事情,请你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爱护鸟类有哪些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我的梦想 莫言
(1)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他很生气,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我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2)大约8岁的时候,我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因为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加之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后来,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我,结果出丑更多。一是,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得众人大哗;二是,我到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那个与张老师坐对面的姓尚的女老师非要我跟她打乒乓球,一打,裤子就掉了……
(3)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裤裆始终是个恼人的问题。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4)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探家时偶翻箱子,翻出了四年级时的作文簿,那上边有张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段批语,很是感人。因为文革,我与张老师闹翻了脸。我被开除回家,碰到张老师就低头躲过,心里冷若冰霜。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那本作文簿被我的侄子擦了屁股,如果保留下来,没准还能被将来的什么馆收购了去呢。
(5)11岁时,我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会忆起作文的辉煌。村里有一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一个生产队,经常在一起劳动。他给我灌输了许多关于作家和小说的知识。什么神童作家初中的作文就被选进了高中教材啦,什么作家下乡自带高级水啦,什么作家读高中时就攒了稿费三万元啦,什么有一个大麻子作家坐在火车上见到他的情人在铁道边上行走,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结果把腿摔断了……他帮我编织着作家梦。
(6)我问他:“叔,只要能写出一本书,是不是就不用放牛了?”
(7)他说:“岂止是不用放牛!”然后,他就给我讲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讲了那些名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事。大概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了。别的不说,那一天三顿吃饺子,实在是太诱人了。
(8)1973年, 18岁的我就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冰天雪地,三个县的几十万民工集合在一起,人山人海,红旗猎猎,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湖南民歌《浏阳河》,那情那景真让我感到心潮澎湃。夜里,躺在地窖子里,就想写小说。
(9)挖完河回家,脸上脱去一层皮,自觉有点脱胎换骨的意思。跟母亲要了五毛钱,去供销社买了一瓶墨水,一个笔记本,趴在炕上,就开始写。书名就叫《胶莱河畔》。第一行字是黑体,引用毛泽东的话: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第一章的回目也紧跟着有了:元宵节支部开大会,老地主阴谋断马腿。故事是这样的:元宵节那天早晨,民兵连长赵红卫吃了两个地瓜,喝了两碗红黏粥,匆匆忙忙去大队部开会,研究挖胶莱河的问题。老支书宣布开会,首先学毛主席语录,然后传达公社革委关于挖河的决定。那部小说写了不到一章就扔下了,原因早已记不清。如果说我的小说处女作,这篇应该是。
(10)1978年,我23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当了兵,吃饱了穿暖了,作家梦就愈做愈猖狂。我在黄县站岗时,写了一篇《妈妈的故事》,写一个地主的女儿(妈妈)爱上了八路军的武工队长,离家出走,最后带着队伍杀回来,打死了自己当汉奸的爹,但文革中“妈妈”却因为家庭出身为地主,被斗而死。这篇小说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天天盼着稿费来了买手表时,稿子却被退了回来。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写与“四人帮”斗争的事,又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盼望着稿费来了买块手表时,稿子又被退了回来。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信的大意是:刊物版面有限,像这样的大型话剧,最好能寄给出版社或是剧院。信的落款处还盖上了一个鲜红的公章。我把这封信给教导员看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行啊,小伙子,折腾得解放军文艺社都不敢发表了!”我至今也不知道他是讽刺我还是夸奖我。
(11)后来,我调到保定,为了解决提干问题,当了政治教员。因基础太差,只好天天死背教科书。文学的事就暂时放下了。一年后,把那几本教材背熟溜了,上课不用拿讲稿了,文学梦便死灰复燃。我写了许多,专找那些地区级的小刊物投寄。终于,1981年秋天,我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在保定市的《莲池》发表了。
(《读者》杂志2011年第16期)
“我”为了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坚持创作,从不懈怠。请你简要概括“我”18岁、23岁时创作的经历。
(1)18岁时 。
(2)23岁时 。
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结合文章第④段中“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 说一说当时作者具体有哪些感慨?
文章第⑩段中“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莫言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在语言表达上追求淡淡的幽默。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来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 题。
母亲的存折 林夕
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
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50万元。” 我奇怪地看着女儿:“你说的‘他们’是谁呀?”
我们班同学。他们都说你一本书能赚十几万稿费,你出那么多书,所以咱们家应该有50万吧。”
我摇摇头,说:“没有。女儿脸上忍不住地失望,两眼盯着我,有些不相信似的问:“为什么?”
“因为……” 我抬手一指房子,屋里的家具、电器,还有她手里正在摆弄的快译通,道:“这些不都是钱吗?钱是流通品,哪有像你们这样只算收人不算支出的!”
女儿眨眨眼睛,仍不死心,固执地问道:“如果把房子、家具、存款都算上,够50万吧?”
我点点头。女儿脸上立即绽开笑容,拍手道:“这么说,我是我们班第三有钱的人了!”
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问这个,一定是同学之间攀比,搞什么财富排行榜了。
我立刻纠正她:“不对,这些是妈妈的钱,不是你的。”
“可我是你的女儿呀!将来,将来——”女儿瞅瞅我,不往下说了。
我接过话,替她说道:“等将来我不在了,这些钱就是你的,对不对?”
女儿脸涨得通红,转过身,掩饰说:“我不是这个意思,都是我们同学,一天没事瞎猜,无聊!不说这个了,我要写作业了。”说完,女儿急忙回自己房间去了。望着她的背影,我若有所思。没错,作为我的法定继承人,我现在所有的财产,在未来的某一天,势必将属于女儿,这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国人目前还不习惯、也不好意思和自己的继承人公开谈论遗产这样十分敏感的事,而同样的问题在西方许多家庭,就比我们开明得多,有时在餐桌上就公开谈论。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一切财产都是国家的。我的父母工作了一生,一直都是无产者,直到退休前才因房改买下自己居住的房子,终于有了自己名下的财产。但是,和我们这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活的子女相比,他们那点有限的“资产”实在少得可怜。也因此,我从未期望父母给我留下什么,相反,我倒很想在金钱方面给予父母一些,我知道,他们几乎没有存款。但是固执的父母总是拒绝,没办法,我只好先用我的名字存在银行,我想他们以后总会用上的。
那年春节,我回家过年,哥哥、妹妹也都回去了,举家团圆,最高兴的自然是母亲。没想到,因为兴奋,加上连日来操劳,睡眠不好,母亲起夜时突然晕倒了!幸亏发现及时,送去医院,最后总算安然无恙,但精神大不如前。时常神情恍惚,丢三落四。所以,尽管假期已过,我却不放心走。母亲虽然舍不得我走,但是一向要强的她不愿意我因为她的缘故耽误工作,她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自己完全好了,催促我早点走。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去订机票。
行前,母亲把我叫到床前,我一眼就看见她枕头旁放着一个首饰盒,有几块砖头大小,用一块红绸缎布包着,不禁一愣。小时候有一次趁父母不在我乱翻东西,曾见过这个首饰盒,正想打开却被下班回家的母亲看到,被严厉地训斥了一顿,从此再没见过,不知道母亲把它藏到哪儿去了。我猜里面一定装着母亲最心爱的宝贝。会是什么呢?肯定不会是钱或存折。母亲的钱总是装进工资袋放在抽屉里,一到月底就没了,很少有剩余。最有可能的是首饰,因为祖父以前在天津做盐道生意,家里曾相当有财势,虽然后来败落了,但留下个金戒指、玉手镯什么的,应不足为怪。
我正猜测不解,母亲已经解开外面的红绸缎布,露出里面暗红丝面的首饰盒。她一摁上面的按钮,“叭” 的一声,首饰盒开了!母亲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绸布包,深深地看了一会儿,像是看什么宝物,然后,慢慢抬起头,看着我,缓缓道:“这里面装着你出生时的胎发,5岁时掉的乳牙,还有一张百日照,照片背面记着你的出生时辰。我一直替你留着,现在,我年纪大了,你拿去自己保留吧。”
我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打开。于是,我看到了自己35年前出生时的胎发,30年前掉下的乳牙,和来到世界100天时拍的照片。照片已经有些发黄了,背面的字迹也已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来、一瞬间,我泪眼模糊。我意识到:这就是母亲的“存折”,里面装着母亲的全部财产,没有一样贵重的东西,但是对我,每一样都珍贵无比。
带着母亲的“存折”,我踏上归程。一路上,感慨万千。我知道,和母亲相比,我是富有的,母亲这一生永远不可能有50万元存款了!对她来说,那是一个天文数字,她想都不曾想过。和我相比,女儿是富有的,她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是我拼搏多年才得到的。但是,女儿却永远也不可能像我一样,拥有自己的胎发、乳牙了。这些记载她生命的收据,让一路奔波的我遗失在逝去的岁月里,再也找不回来了!
文章的题目“母亲的存折”具体指什么?
从本质上讲,“母亲的存折”存入的又是什么?
品味文章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本文通篇采用 手法,表达了 的情感。
对于本文中女儿及同学之间攀比的行为和心态,你有怎样的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要求体现正确的人生观、值观)
阅读阿慧的《炸豆① 》,完成下题。
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②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 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⑪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选自2014年8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②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根据小说内容,说说小姐妹俩在割掉豆棵的田地里捡豆遇到了哪些危险以及解决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说说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1】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链接材料2】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问题:三篇文章都写到了“豆子”,请问各自寄寓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的雪 鲁 涛
①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②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③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 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的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⑤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 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予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
⑥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⑦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间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
⑧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文章第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概括文章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从全文来看,作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
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很有表现力,请结合修辞进行鉴赏。
文章最后说“播撒在人们心问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想法。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