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解释划线字词。
俱备     (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野芳而幽香 (      )
颓然其间者       (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写景方面,两文都注重时间变换,请分别举例说明。
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醉能同其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本文选自南朝时期____________编写的《_________》。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元方入门不顾

A.欢迎光 B.此失彼
C.瞻前 D.奋不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去后至     乃:_______
(2)下车之     引: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文中的“尊君”与“家君”在使用上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禽通“擒”)
解释词语
出曝  方:             
今日不  雨: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项是(   )

A.正浓 (兴趣) B.之别院(赶)
C.数十 (鞭子) D.昂观之(头)

下列句子中划线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趣学而时习
B.蹲身神游
C.丛草为林可为师矣
D.群鹤舞空中余常土墙凹凸处

根据上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用现代汉语概括文中描述的趣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孝基仁爱
许昌1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以家财付孝基。后,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能自力,颇驯谨2,无他过。孝基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②驯谨:顺从而谨慎。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4分)
(1)以家财付孝基(           )
(2)孝基博使灌园(            )
翻译(2分)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文中“其子丐于途”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1分)
从文中看,张孝基的仁爱具体表现在:(1)                               
(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 晓雾将(      )               ② 能其奇者(      )
无与为乐者(      )           ④ 少闲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写一句有关“月”的古诗文:                               
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意思?“闲人”真“闲”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文题:钴鉧潭记,作者:柳宗元)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啮其涯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予之亟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3)芟山而更居     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之迥         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试比较它们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乃记之而去(到……去)
B.犬牙差互(互相交错)
C.蒙络摇缀(覆盖、缠绕)
D.悄怆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晏子谏因岛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        ”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 ③使诸侯闻之( )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请数之以其罪( ) ③以鸟之故杀人( )
④景公好弋( ) ⑤寡人闻命( ) ⑥为吾君主鸟( )
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
①吏杀之(  )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
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
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
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
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
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
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
③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
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尴尬 D.忌妒

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
楚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字     ,他是   (朝代)       。本文出现的成语有              (写出其中两个)。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4分 )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如外人              
(3)余人各复至其家                
(4)不知有汉            
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 《世说新语》)
【注释】①华歆:字子鱼,三国魏平原高唐人。王朗:本名严,字景兴。三国魏东海人,博学多才。从汉末至曹魏年间,数次为官,有美誉。②难(nàn):阻拦。③本:原来,先前。疑:犹豫。④自托:托身。⑤以急:因为事态紧急。⑥携拯:携带着这个人并搭救他。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有 一 人 欲 依 附

A.有一人/欲依附 B.有/一人欲依附
C.有一/人欲依附 D.有一人欲/依附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俱(   )    (2)舍(   )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幸尚宽,有何不可?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各表现出怎样的性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江南好(天共水) (赵师侠/宋)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还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注释】①赵师侠:生卒年不详。字介之,号坦庵,新淦(今江西新干县)人。宋太祖八世孙。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曾为江华郡丞。有《坦庵长短句》。有词150余首。
本词写景所体现的时令是(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对本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描写江南水乡月夜景色,表现了词人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B.“月映水中天”一句写月映水中给人的直觉,让人顿觉天、月、水浑融无间。
C.“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还乐处景应妍”二句描述了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正所谓心随景转,景由心生,极富哲理,耐人寻味。
D.全词语言精练,意境绝佳,空灵隽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②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骛(wù):野鸭子。②盖:大概。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妇之(             )
②临,频频颔之,似谢。(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熟视之,乃鹜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去后至(      )  (2)尊君在(      )
(3)相而去(      )  (4)下车之 (      )
翻译下面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