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文段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墨子见王(        )          (2)舍其轩(        )
(3)邻有短而欲窃之(        )     (4)臣王吏之攻宋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语段中,画线句子与哪个句子相照应?(2分)
墨子诱导楚王亲口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目的是想让楚王陷入什么样的境地?这表现了墨子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伤仲永》)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解释下列加线字词的意思。
(1)世耕(         )            (2)稍稍宾客其父(         )
(3) 卿今当涂掌事(         )   (4)蒙以军中多务(         )
翻译下列句子。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为什么会有仲永“泯然众人”和吕蒙有“今者才略”的不同结果?请分别分析原因。写出你最喜爱的书的书名,并说说它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段(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徐公来,视之                     妾之我者,畏我也             
寡人之耳者                       时时而                     
翻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请简要概括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文的阅读,请你简要分析邹忌进谏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上文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         名著和         名著。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①又何焉(                ) ②弗敢也(                )
③公问其(                ) ④望其旗(                )
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从他入见后与庄公的对话中,你是怎样理解庄公之“鄙”与曹刿的“远谋”的?
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曹刿的指挥下,弱小的鲁国在长勺之战中战胜了强大的齐国。用你的话说说,他在战斗中是怎样选择时机进攻和追击齐军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输(节选)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然胡不乎(              )
⑵胡不我于王(         )
⑶此犹锦绣之与短(        )
⑷荆之地方五千里(           )
下列句中划线的“为”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此何若人
B.必有窃疾矣
C.江汉之鱼鳖鼋鼍天下富
D.公输盘我为云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在这一回合中,墨子是怎样使楚王屈服的?请结合选段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黔之驴》)
[乙]
蛙于草中,视牛渐近,庞然大物也。嫉之。遂吸气鼓腹,欲逾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腹裂而死。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中。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注:①伙:同伴。②须臾:很短的时间。③历:经过。
(选自《蛙与牛斗》)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益其声:                         (2) 稍近益            
(3) 欲于牛:                         (4) 此不自量力者也:          
下列句中加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欲逾
尝驾黄鹤返憩
B.去:乃
远矣
C.者:觉无异能
此谓不自量力
D.其:牛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驴不胜怒,蹄之。
                                                                          __
(2) 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中。
                                                                          __
驴和青蛙的结局都是可悲的,更加可悲的是它们至死都不知死的原因,你能从驴或青蛙的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加点词
(1)不为外人道(    )(2)欣然往(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处处之(     )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穷其林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人阡陌交
C.便船屋俨然 D.渔人甚异水陆草木

翻译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中的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   
你觉得文末写再寻桃花源,“不复得路”,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绍圣①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②“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③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④为潭,深者缒石⑤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⑥,观山烧⑦,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释】①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 ②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③殆:大概。④辄(zhé):就。⑤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⑥倒行:顺来路回去。 ⑦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⑧余甘:橄榄的别称。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心之 (      )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
山而东(      )             ④影颓然     (      )
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甲】【乙】两篇文章都是山水游记,两位作者都有相似的经历,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天墙坏(            )   (2)马无故而入胡(            )
(3)人皆之(            )   (4)此独以之故(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C.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下列句中的“以”与“维以实对”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 B.能以径寸之木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以其境过清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何惧而  匿:__________                 ②浩然拜 再:__________
放还 因:__________                     ④故人至 会: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者笑者(        )   ⑵来示假焉(        )
积以岁月(        ) ⑷植不可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部分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写进(  )里。(每小题0.5分,共3分)
为之强 (    ) ⑵如鹤唳云端 (    )
⑶以丛草为(    ) ⑷正浓   (    )
出神  (    ) ⑹之别院  (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______________”景象;二是“______________” 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文中能体现课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语言简朴、自然,所以文章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B.本文是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
C.本文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童趣”这一线索,使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
D.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三件趣事,四幅图画。突出“记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强忆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论读书》,有删节)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④比:近。⑤惩艾:惩戒。⑥曩时:从前。⑦寻绎:反复推求。⑧败:损害。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1)媵人持沃灌(    )          (2)主人日再(    )
(3)同舍生皆绮绣(    )        (4)把卷无几日(    )
与“当余之从师也”中“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戴朱缨宝饰 B.暗疏,亦不甚失
C.故虽强忆 D.无丝竹乱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甲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         ,选段记述了自己成年从师的           和生活之苦;乙文作者认为损害自己学业的两个因素是“          ”和“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
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写菡萏一枝(    ) (2)数十幅立(     ) (3)纸肮脏(     )
下列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多置酒招祗辱于奴隶人
B.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座右贤才人远矣
C.或洒敝帚辞军中多务
D.人爱笔墨安陵君许寡人

翻译句子。(4分)
(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