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秦王怫然怒   (2)长跪而
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大易小扶苏数谏故
B.天下缟吴广爱人
C.安陵君地于先王而守之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野芳而幽香

. .翻译下列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阅读《童趣》,完成后面题目。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⑶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⑵又留蚊于素帐中                    
⑶余年幼,方出神                     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翻译下列句子。
⑴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⑵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本文围绕“              ”,写了哪三件事?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从《陈涉世家》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22~25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出下面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阳(jiă) B.陈胜(wáng)
C.当(háng) D.令(jiàn)

.选出下面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为天下唱
C.固以怪之矣 D.皆指目陈胜

.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谏故(屡次) B.恨久之(失望)
C.楚人人(可怜) D.辍耕垄上(去、往)

.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知道鸿鹄的志向。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C.燕雀不知道鸿鹄的志向?        D.鸿鹄的志向被燕雀发现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   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刑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解释划线的字词。(5分)
尽南海                          ⑵ 国险而民附
非惟天时,亦人谋                ⑷ 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4分)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 抚边境各民族;③ 广布“仁义”;④ 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 巩固荆、益基地;⑥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甲]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取之信①然。 注:①信:确实,的确。
[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诸小儿游(曾经) B.徐喷烟(用)
C.树在道边而多(果子) D.数十(鞭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观,兴正浓鞭数十,驱别院 B.使冲烟而飞鸣故时有物外
C.诸儿竞走取信然 D.见藐小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结合选文内容,分别对王戎和《童趣》中的“我”进行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巨伯探病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解释文中加点词   ⑴值:        ⑵既:       ⑶全: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巨伯的行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陶渊明爱菊 / 无有偶 B.香远清 / 精求精
C.陶后有闻 / 屡见不 D.乎众矣 / 因地制

、翻译句子。(4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理解填空。 (4分)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
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本文主要采用了□□□□的写作手法。
、下面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B.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孤高自诩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伤仲永》一文,完成8---12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就:              称:                书:                扳:            
、翻译句子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写出两处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分别是                                                   。后来又发生                           和“泯然众人矣。”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填空)
、邑人“宾客其父” 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用1—2句话写出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柳宗元《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

A.百许头(表示数目估计) B.日光下(清澈)
C.水尤清(寒冷) D.而从者(随从)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不正确的是

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B.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了远处去了。】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互相交错。】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文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腻,精美异常。
B.第一段写潭写树。开头以行踪缓缓步入“小潭”,接着紧扣“石潭”写石的变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后写潭四周的树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
C.第二段定点特写,正面写水侧面写鱼。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
D.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又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滁:滁州。②及:等到。③修:指欧阳修。④幸:庆幸。
⑤因为:于是就。本:根据。⑥道:称道。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便还家(     )
.下面四个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属予作文记之②遂书名其亭焉。
B.①不足外人道也②所在敌国者
C.①圣人出四海一②乐其地僻事简
D.①有良田美池桑属②舟车商贾、四方宾客所不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分析【甲】【乙】 两文段在写作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的相同点。(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1—25题。(共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 {9 a& a" f/ x2 J7 Q/ M0 N3 G8 _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5 K: |} l1 z- f/ d9 a/ W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               (2)败绩:                   (3)不私:                
(4)恂恂:               (5)立斩以徇: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周公子诫
成王封①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②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二)孟母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③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④,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⑤,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注:①伯禽:周公之子  ②由:奉行,尊崇  ③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④役:劳役 ⑤子思: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又天子(辅佐) B.德行宽裕(富裕)
C.孟母绩(正在) D.人母之(方法)

.下列句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两组是

A.成王封伯禽鲁贤才人远矣
B.不谦失天下   伯乐不常有
C.子废学    晶晶然如镜新开
D.刀断其织   醒能述文者

.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②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两篇文章各对子女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