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文言文《千金买骨》回答8~11题。
千金买骨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君遣之 ( )
②反以报君 ( )
③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④岂远千里哉 ( )
(2)下列句中划线词与“有以千金求千里马”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俱以假山显(《于园》) | B.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
C.吾欲辱之,何以也 (《晏子使楚》) | 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 是 昭 王 为 隗 筑 宫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根据选文内容,请谈谈燕昭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 ( )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③诣太守说如此( ) ④寻病终(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人 各 复 延 至 其 家。
.下列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桃花源记》写法与郭沫若的《天上街市》的写法一样,以美好的想象反衬现实的黑暗。 |
B.桃源人“不复出焉”是因为与世隔绝时间太长,他们适应不了外面人的生活习惯。 |
C.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
D.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无人问津”。 |
.从《桃花源记》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你认为作者的理想境界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是不是完全实现了?请列举现实生活一个例子阐述个人见解。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晒: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上 与 群 臣 论 止 盗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或( ) (2)自是( ) (3)遗( )
.说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的意思
.唐太宗“止盗” 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请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从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君主?请作出评价。(2分)
(二)阅读李渔的《水仙》一文,完成8—11题。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文言词语解释
(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各司一时( ) ②欲购无资( )
③请已之( ) ④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
(2)下列句中划线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B.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停两处)。
是 何 异 于 不 反 金 陵
.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范仲淹有志》,完成相关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常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④粥不充,日昃⑤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①再适:改嫁。②朱氏:姓朱的。③世家:家世。④粥:稠粥。⑤日昃:日偏西。
.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选文中表明范仲淹志向的句子:
.用简要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课外文言文一篇,完成9—13题。(9+5=14分)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文中“域民”、“固国”、“威天下”的解释全错的一组是( )
A.领域里的百姓、 牢固的国家、 威风的天子 |
B.限制百姓、 牢固的国家、 威风的天子 |
C.领域里的百姓、 巩固国防、 威风的天子 |
D.领域里的百姓、 牢固的国家、 威震天下 |
.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战必胜”根本原因是(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二)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8—11题。(14分)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 志:记。 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
③忭:喜乐,欢欣。④荐饥:连年饥荒。荐,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是岁之春 ( )
③以属客而告之 ( ) ④五日不雨则无麦( )
(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固以怪之矣 | B.以啮人,无御之者 | C.不以物喜 | D.祭以尉首 |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今 天 不 遗 斯 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4分)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2分) ▲
(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2分) ▲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扶苏以数谏故 | B.陈胜、吴广乃谋曰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项燕为楚将 | D.楚人怜之 |
士卒多为用者 二世杀之
.下列句中划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广素爱人素:sù 朴素 | B.广故数言欲亡亡:wáng 死亡 |
C.尉果笞广笞:chī 用竹板打 | D.被坚执锐被:biè 同“披” |
.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2)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会天大雨会宾客大宴 |
B.度已失期关山度若飞 |
C.上使外将兵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入据陈 |
、下面语句中划线的“之”字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怅恨久之 | B.乃记之而去 |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D.跪而拾之以归 |
、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结合语段文字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大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领飞骑三百 (2)是飞鸟振羽声也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军中不解其故( ) (2)比次日 ( )
(3)一霎而绝 ( ) (4)此去西南十里 ( )
.与例句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霎而绝
A.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 B.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 D.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番人方倚此险,大意大兵骤至也。
.结合上文,请简要说说年羹尧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①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人,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②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选自《史记》)
【注】①无敢:不要。②筹策:计策。③子房:张良的字。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项羽仁而爱人( ) ②皆言其情( )
④ 绝粮道( ) ④高起、王陵对曰( )
⑵下列各句中划线字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吾能用之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C.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然 陛 下 使 人 攻 城 略 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试根据选文概括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2 分)
(二)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根据语境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___ _同_ , 。
②反归取之:___ _同_ , 。
、翻译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三)阅读《桃花源记》第三段,完成18—23题。(共14分)
见 渔 人 乃 大 惊 问 所 从 来 具 答 之 便 要 还 家 设 酒 杀 鸡 作 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村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妻子 绝境
无论 交通
、请你根据文言文断句常识,在上文画线部分该停顿的地方,用“/”断句(注意:本题不要求加上标点符号)。
、给“便要还家”中的“要”注音并释义:
要( ),义:
、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
、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