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
【注】①树杪(miǎo):树梢。
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
【乙】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 )
②头不得顾( )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④乃记之而去(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
B.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
C. |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
D. |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
【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文言文阅读。
王舆,合淝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①。临战,本视贼水栅②,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舆唯唯③,而色不欲行。本曰:“尔惮往耶?”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柵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
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④遣使械⑤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⑥遇。”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得免。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⑦。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莫不异之。
(选自陆游《南唐书》,南京出版社,有删节)
【注】①周本、危全讽;均为人名。
②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
③唯唯;应答声。
④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昇(biàn)。
⑤械:特指枷锁、镣铐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
⑥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
⑦瘢痍(bān yí):创伤后留下的瘢痕。
(1)文中画浪线句子的断句,文博拿不准,请你用“/”标出来。(限三处)
卧 百 余 日 复 起 耳 至 老 不 聩 亦 无 瘢 痍
(2)文中有三个词语,文栋不理解,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只写出词义)
方法指引 |
文中语句 |
字词解释 |
【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惮:1.dàn①畏难,害怕。②敬,敬畏。③通“瘅”,劳苦。2.dá④惊惧。 |
尔惮往耶 |
惮:①____ |
【课内迁移】“莫不异之”中的“异”,根据《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可理解为“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
遂排栅入 |
遂:②____ |
【成语推断】“舍而趋彼何为”中的“趋”,可以根据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推断为“奔向,奔赴”的意思。 |
不暇为他谋 |
暇:③____ |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文雅觉得不大好懂,请你翻译。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
(4)文栋认为文中王舆个性鲜明,请你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公多谈吏事
张芸叟①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更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②。今先生多教人更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③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④。吾昔贬官夷陵,彼非人境也。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⑤,不可胜数。且夷陵荒远偏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矣。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迨⑥令三十余年,出入中外⑦。忝尘三事⑧,以此自将⑨。今日以人望我,必为翰墨致身:以我自观,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⑩。”是时,老苏父子间亦在焉,尝闻此语。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⑪,或问之,则答曰:“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选自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有改动)
[注释]①张芸叟官至吏部侍郎,是欧阳修的晚辈。
②“莫不”句没有不把道德文章作为最想听的。
③吾子:对别人的一“种尊称。
④及物:造福社会。
⑤枉直乖错:冤屈错误
⑥迨(dài)至,到。
⑦出入中外:指在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
⑧忝(tiǎn)尘三事:很惭愧位列三公。
⑨以此自将:拿这句誓言自勉。
⑩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亮,通“谅”,确实。报,回应,应合。
⑪任:担任,胜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免有请( ) ②所未谕也( ) ③尝闻此语(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学者之见先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
B. | 无以遣日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C. | 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
D. | 或问之,则答曰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
(4)下列属于“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中“一言”所指代的一项是( )
A. | 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 |
B. | 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 |
C. | 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
D. |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
(5)作者在文末写“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有什么用意?
文言文段阅读
范蠡①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②。……于是自谓陶朱公。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范蠡: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②陶:地名。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乃:__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列文字断句。(画两处)
居 家 则 致 千 金 居 官 则 至 卿 相 此 布 衣 之 极 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蠡乘船到齐国,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
B. | 经过长期不懈的辛苦劳作,范蠡父子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
C. | 范蠡辞相的原因是他认为位高权重、久负盛名是不祥之兆。 |
D. | 从“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可以看出范蠡是一个不重名利的人。 |
文言文段阅读(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可得兼 风雨兼程 统筹兼顾 |
B. | 不为苟得 一丝不苟 苟全性命 |
C. | 人之所恶 深恶痛疾 褒善贬恶 |
D. | 可以辟患 不以物喜 严阵以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文段中蕴含着一个人生准则,请你概括出来。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②非:诋毁,埋怨。③非:错误。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男有分,女有归 归来见天子 |
B. | 是谓大同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C. |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D. | 乐民之乐者 然则何时而乐耶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 | 货恶其弃于地也 皆以美于徐公 |
C. |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D. | 不得而非其上者 其一犬坐于前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讲仁爱、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描述了以①“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为核心的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乙】文则明确提出了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忧民之忧”就是为群众排忧解难,“乐民之乐”则主要体现在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③“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请从修身立德的角度谈谈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认识。
古诗文阅读(19分)
为进一步了解范仲淹。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舟中
【宋】范仲淹
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弦①。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乙
宝元初,元昊②叛,时延安新被围,朝廷袶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③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贼闻之,第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老子”谓范雍也。又城青涧,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
(张唐英《范仲淹传》)
丙
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④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贼悦,径去。事闻,富粥⑤时在枢府,议欲诛伸约,以正军法。仲淹欲宥之。粥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⑥遗之,法所当诛也。”仲淹曰:“今高邮无兵无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仁宗从之,仲约由此免死。
(王稱《范仲淹传》
【注】①扣弦:手击船边,用作歌吟节拍。②元昊:人名,即李元昊。③俾(bǐ):使。④知高邮军:掌管高邮军。⑤富弼:洛阳人,时任枢密使。⑥醵(jù)钱:筹钱。
(1) 阅读《舟中》一诗,完成①②题。
① 同样写月,“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将月影比作玉璧,本诗将月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意境幽美,请加以赏析。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宥”有四个义项(下图),丙文中“仲淹欲宥之”“宥”的意思是__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上嘉而从之 虽有嘉肴 |
B. | 具牛酒 百废具兴 |
C. | 贼悦,径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D. | 仁宗从之 战则请从 |
(4)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 乙文中“贼闻之”的“之”指哪件事?
② 丙文中,富弼为何提议诛杀晁仲约?
(5)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范仲淹的认识。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出师表》)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躬耕于南阳 躬:鞠躬 |
B. | 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
C. | 至于斟酌损益 益:增加 |
D. |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缓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
B. | 诸葛亮上表的用语极为得体,语言率真质朴,情感恳切忠贞,令人感动,时时不忘先帝,处处为后主着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长辈的口吻。 |
C. |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 |
D. | 这篇表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赞扬。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先帝的权威形象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 |
【乙】
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蜀志》)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B. |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C. |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D. |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2)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古文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上:统治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或异二者之为( ) ②乐民之乐者(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 | 以刀劈狼首 |
B. | 以伤先帝之明 |
C. | 以我酌油知之 |
D. | 以其境过清 |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
B. |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
C. |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
D. |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
(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B. | 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
C. | 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
D. | 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
(6)【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后有千里马 |
B. | 故/虽有名马 |
C. | 将军岂/愿见之乎 |
D. | 不/可屈致也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 | 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 |
C. | 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 |
D. |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
B. | 【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
C. | 【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
D. | 【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①。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②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丙】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丁】鲁迅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注释】①累绁(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②惟:思。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苟富贵,无相忘 ②故不为苟得也 |
B. |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
C. | 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既克,公问其故 |
D. | ①今或闻无罪 ②或王命急宣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辍耕之垄上 ②何陋之有 |
B. | ①为天下唱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C. | ①固以怪之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D. | ①乃喟然而叹曰 ②康肃笑而遣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对司马迁的评价。
文言文阅读
【甲文】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文】
醒心亭记(节选)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②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③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涯:水边的陆地。
②直:直接,径直。
③君:君主,皇帝。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使 目 新 乎 其 所 睹 耳 新 乎 其 所 闻 则 其 心 洒 然 而 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树林阴翳
③构亭曰“醒心”
④或醉且劳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第一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的感慨。 |
B. | 甲文第二段层次清晰,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 |
C. | 乙文中“醒心亭”为曾巩所建,“醒心”二字取自韩愈的《北湖》一诗。 |
D. | 乙文“乃公所寄意于此”中“此”指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
(5)曾巩说:“公之作乐,吾能言之。”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公之作乐”的内涵。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園,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戴嵩①画牛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②,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④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⑤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注释】①戴嵩(sōng):唐代著名画家。
②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
③宝:珍藏。
④拊(fǔ)掌:拍手。
⑤搐(chù):紧缩。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亦以此自矜(矜:同情) |
B. | 尔安敢轻吾射(轻:重量小) |
C. | 一日曝书画(曝:暴露) |
D. | 尾搐入两股间(股:大腿) |
(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
B. |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
C. |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
D. |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处士笑而然之。
(4)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张养浩传
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优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②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①不忽木,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②也。”
③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③,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④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释】①平章:官职名。
②掾(yuàn):属官,副职,助手。
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第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受审讯的规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遇人有遗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B. | 四顾壁立 顾野有麦场 |
C. | 其人已去 其真无马邪 |
D. | 乃荐入御史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2)下列对文中画我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
B. |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
C. |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
D. |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焦遂听说张养浩“幼有行义”“读书不辍”,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
B. | 对有盗窃前科的百姓和祸害乡民、暴虐残忍的土匪,张养浩宽严有别。 |
C. | 张养浩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人,轻车简从去陕西任行台中丞。 |
D. | 选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出张养浩清廉爱民、嫉恶如仇的品质。 |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
②苟完:大致完备。
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
④瀹(yuè):煮。
(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③狱讼充斥 狱:
④撷园蔬 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
(5)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