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 ①浇灌之,则尘俗 ②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 ③而实绮 ④,癯 ⑤而实腴 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 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 ⑧睡,辄令儿曹 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 ⑩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⑥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②皆莫及也
③绝好岑嘉州诗
④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
②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3)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4)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
②《兑命》曰:"学学半"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④传不习乎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桃花源记》节选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文:南阳刘驎之
南阳刘驎之 ①,善史传,隐于阳岐 ②.于时苻坚临江 ③,荆州刺史桓冲将尽于许,訏谟 ④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 ⑤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 ⑥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 ⑦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注]①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②阳岐:村名。③临江;指兵临长江。④訏谟( xūmó):宏图大计。⑤赠贶( kuàng):赠送礼物。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⑦翛(xiāo) 然:超脱自在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处处志之
②后遂无问津者
③缘道以乞穷乏
④甚厚,为乡闾所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南阳刘驎之,善史传,隐于阳岐。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甲文中"欣然规往",可见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
C.乙文中刘驎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
D.乙文中的刘驎之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周亚夫军细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B.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居 |
居天下之广居 |
居无何 |
B.而 |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C.之 |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已而之细柳军 |
D.谢 |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指出具有"仁""义""礼"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B.乙文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件,以生动的事迹突出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C.甲乙两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都运用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了公孙衍、周亚夫的才华和个性。
D.乙文中的周亚夫威武不能屈,应该也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世说新语》)
【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廨:官署。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 见
②策之不以其 道
③登车揽 辔
④吾之礼 贤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4)甘为"常马",也不期待"太守"的赏识,你能否接受?坦诚地谈谈自己的想法。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①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 ①,好为《梁父吟》 ②.身长八尺,②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③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 ④崔州平,颍川 ⑤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 ⑥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 ⑦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⑧.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陈寿《隆中对》节选)
【注释】①陇亩:田地。②《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③管仲、乐毅: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乐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④博陵:东汉郡名,现河北蠡县一带。⑤颖川:东汉郡名,包括现河南中部一些地区。⑥先主:指刘备。⑦卧龙:这里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⑧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⑨猖蹶:这里是失败之意。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 |
躬耕 于南阳(介词,在) |
B. |
先主 遂诣亮(连词,就) |
C. |
此 悉贞良死节之臣(形容词,熟悉) |
D. |
将军宜枉驾 顾之(动词,拜访) |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B.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C.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D.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中"后汉所以倾颓"与乙文中"汉室倾颓"所指内容一致,都是指东汉的崩溃、衰败。 |
B. |
甲文的语言最显著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
C. |
乙文中"卧龙"一词选用精当,简练而传神地比喻诸葛亮出众才能,对人物描写起渲染烘托作用。 |
D. |
从甲文所选内容来看,主要写了诸葛亮结合当时形势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两条建议。 |
(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古代诗文阅读
小港渡者
[清]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 ①以木简束书 ②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③。"于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 ④,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 ⑤矣。予爽然 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慕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奚:书童。②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子捆扎。③阖hé:关闭。④仆:跌倒。⑤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钥匙。⑥爽然:……
(1)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小书童背上捆扎着的书册跟随我前往蛟川城
B.夕阳西下时,我们离目的地大约还有两里路
C.渡者的一番话语激励着我们喜悦地快步前行
D.书童掉倒、书册散落,我们赶到时城门已锁
(2)"波者熟视小奚"这句话蕴含了丰富信息,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一项是
A.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怒气冲冲
B.渡者可能观察到书籍比较沉重
C.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年纪较小
D.渡者善于观察并有丰富的经验
(3)文章注释⑥"爽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样子"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徐行之 |
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翁》) |
B.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
固以怪之矣(司马迁《陈涉世家》) |
C.因问渡者 |
罔不因势象形(魏学洢《核舟记》) |
D.而前门已牡下矣 |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
上 ①令封德彝 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 名马 |
名之者谁 |
B.正患己不能知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C.而伯乐不常有 |
德彝惭而退 |
D.虽有千里之能 |
上诘之 |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诬一世之人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贤""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
(6)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婢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欲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改动)
【注释】①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③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④营第:建造宅子。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 景明 |
四时之 景不同 |
B.而或长烟 一空 |
上下 一白 |
C.吴玠 素服飞 |
吴广 素爱人 |
D.饰名姝 遗之 |
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陛下 |
(2)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人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文:不凭借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译文:处在僻远的江湖就为他们的国君忧虑。 |
D.然则何时而乐耶? |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
(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①段以"至若"领起,语言骈散结合,格调高亢,节奏明快有力,
B.【乙】文表现了岳飞是一个孝顺、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C.【甲】文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
D.【甲】【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5)把"文言文阅读"【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 ①贫吊 ②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 ③,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 ④,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 |
举:选拔,任用 |
B.人恒 过 |
过:错误 |
C.越王勾践 反国 |
反:同"返",返回 |
D.厚 遇宾客 |
遇:对待,招待 |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 之中 |
属予作文以记 之(《岳阳楼记》) |
B.行拂乱 其所为 |
安陵君 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
C.置胆 于坐 |
公与之乘,战 于长勺(《曹刿论战》) |
D. 而越大破吴 |
康肃笑 而遣之(《卖油翁》) |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5)【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以是: |
②主人日 再食 |
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 或尽粟一石 |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尔 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
C.骈死 于槽枥之间 |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
D. 其真不知马也 |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策之不以其道
A.斗折 蛇行(《小石潭记》
B.横柯 上蔽(《与朱元思书》)
C.不 蔓不枝(《爱莲说》)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持 汤沃灌
②同舍生皆 被绮绣
③ 腰白玉之环
④弗 之怠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4)与当年作者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苦乐观。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光绪己卯,楼基坼 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 ②以考绩 ③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 ④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 ⑤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 ⑥亦加坚筑,以固吾圉 ⑦焉!
(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坼(che):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 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茸。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④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⑤驳岸:保护岸或堤使不坍塌的构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⑥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⑦圉( yǔ):边境,边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去国怀乡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加筑六丈有 奇
④皆视旧 制有加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重修岳阳楼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B.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 |
尝射 于家圃(《卖油翁》) |
C.及大有倾塌 之势 |
已而 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
D.为之驳岸 以御水 |
去 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示2处)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5)回答问题。
①从【乙】段哪句话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用原文回答)
②【甲】【乙】均写到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氏者,苻承祖 ①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 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 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 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 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yú):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与]A强与之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②[具]A母具以语之 B各具情态 (《核舟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②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
(4)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