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 性行淑均:
(3)盖追先帝之殊遇: (4) 引喻失义: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诸葛亮一生忠心为主,在北伐临行前,深情向后主提出了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三条建议。 (只能用四字词语回答)
梁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写到:“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出师表》见证了诸葛亮的忠诚,说说选段中哪些具体内容能体现他的忠诚?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
【注】①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②属:同“嘱”,此处引申为“劝酒”。 ③共适:共享。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A.醉翁之意不在酒 |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D.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写,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还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请结合【乙】文第2节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满井游记(节选)【明】袁宏道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廿二日天稍和 ②游人虽未盛
③麦田浅鬣寸许 ④呷浪之鳞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A.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 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 D.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始 知 郊 田 之 外 未 始 无 春
翻译下列句子。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此地适与余近”中的“近”字言浅而意深,请你细读原文,说说它的内涵。(3分)
阅读下文。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⑶抚百姓 抚: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阅读下文。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 ,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②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③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④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⑤。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⑥,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⑦国。
【注释】①笃:(病)重。②股肱(ɡōnɡ):股,大腿;肱,手臂。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③敕:告诫。④开府:指建立独立的办事机构。⑤益州牧:总理益州的治安、民政、军事的最高长官。⑥新遭大丧:指刘备刚刚去世。⑦与:结交。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②以彰其咎 彰:
③ 属以后事 属:
④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咸: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苟全性命于乱世所欲有甚于生者 |
B.亮以新遭大丧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C.故五月渡泸公问其故 |
D.效忠贞之节 水陆草木之花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⑵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乙文中“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这一情节与甲文中的哪句话相对应?请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至少说出两方面)
阅读文言文《唐睢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感谢) | B.秦王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平民) |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
B.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
C.以头抢地耳徒以有先生也 |
D.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而君逆寡人者 |
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自称。 |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
D.文中唐睢列举了平民中三个有志之士的发怒。 |
翻译下面句子。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②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文言文阅读
【甲文】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文】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解释加点的词语
(1)然操遂能克绍 ( ) (2)利尽南海 ( )
(3)悉更约束 ( ) (4)纵奇兵,佯败走 ( )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
A.欲信大义于四海/信义著于四海 | B.若必将之/若跨有 荆、益 |
C.谓先主曰/然不谓善 |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以天下莫能当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3处)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内容。
(1)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2)阅读甲文,阅读下面所提供的材料,结合你对诸葛亮的了解,参照示例,为诸葛亮写一段50字以上的推荐词。
【材料】①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合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水火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②与诸葛亮有关的古诗词,“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例】司马迁 你,能屈能伸,忍宫刑之辱,负史官之众,不改志向;你,不辞劳苦,走访名山大川,辑录奇闻轶事,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豁然,你,毅然,你是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
文言文阅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代)文学家,书画家。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怀民亦未寝( )
(3)盖竹柏影也(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水中藻荇交横
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有关月色的两句诗是“ ”
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①,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②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④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⑤,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⑥。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
jing,割脖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无贵贱一与文等( ) (2)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 )
(3)遗其亲戚 ( ) (4)辍食辞去 ( )
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屏风后常有侍史朝而往,暮而归。 |
B.遗其亲戚其真无马邪 |
C.士以此多归孟尝君以啮人,无御之者。 |
D.以故倾天下之士前人之述备矣。 |
翻译下面句子。
(1)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并回答问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乙】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吾闻二世少子也 | B.陈胜者,阳城人也。 |
C.此庸夫之怒也 | D.故不错意也 |
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B.辍耕之垄上 |
C.送孟浩然之广陵 | D.专诸之刺王僚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
B.发闾/左適戍/渔阳 |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对【乙】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
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1)度已失期 ( ) (2)等死,死国可乎 ( )
(3)请广于君 ( ) (4)长跪而谢之曰 ( )
翻译下面句子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按要求填空。
(1)【甲】段选自西汉司马迁的巨著 。这部史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是“ , ”。
(2)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是 , 。
(4)【乙】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的性格特点。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 B.自经丧乱少睡眠贤者能勿丧耳 |
C.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D.不以其道得之 策之不以其道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 ⑵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
⑶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 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
翻译
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分别批评和嘲讽了哪种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秦王怫然怒: (2)休祲降于天:
(3)天下缟素 : (4)长跪而谢之曰: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
B.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潜台词: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卖酒者传
魏 禧
(1)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2)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3)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4)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已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于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5)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平事:①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更注酒 (2) 甲逾期不肯偿
(3)或遣童婢结 (4)抑亦智士哉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
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
阅读与赏析
(一)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讲钧礼:行平等之礼,意即免除了尊贵上下之礼。钧,通“均”。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固以怪之矣 | B.祭以尉首 |
C.扶苏以数谏故 | D.杀之以应陈涉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 |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辍箸叹曰 ②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犹是芋也 ④岂独一芋哉
翻译
(1)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译文:
(2)老人知道者!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
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下列句中的“之”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怅恨久之 | B.辍耕之垄上 |
C.渔人甚异之 |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夜里骑马到了项羽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意在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 |
B.张良把项羽要攻打沛公的事告诉给沛公,沛公大惊,最终还是张良替他出了主意。 |
C.沛公见了项伯后,和他相约结成亲家,并说明自己不贪占财物,选册登记官吏百姓,派兵把守,等待着项羽的到来。 |
D.项伯连夜回到军营后,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给项王,表明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反而攻打他,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早好好款待他。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素 善留侯张良 素:_______________ ②亡去不义 亡:_______________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活:_____________ ④张良出,要项伯要: 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