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哉!”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臧否(zāng pǐ ):善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指其书曰                      (2)帝密使人侦视__________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B.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C.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D.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忧 B.加冠既:既然
C.援疑理质:询问 D.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中,作者并没有说教,而是采用现身说法,叙述了自己在年轻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目的在于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B.作者着重渲染了无书的艰难、无师的艰难,而对求学路途上的困难和生活上的困难则采取了略写的方法。
C.作者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鉴定。
D.本文给我们的启示: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成功的必备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破瓮救友》
光坐七岁①,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退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庭,一儿登瓮②,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注:①光坐七岁:司马光七岁的时候。     ②瓮:水缸。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数十(          )            ②不得履  (          )
③众皆弃去  (      )            ④手不书 (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闻讲《左氏春秋》,爱
B.群儿戏土墙凹凸处
C.后京、洛间画以为图。飞漱
D.退家人讲二虫尽所吞

翻译句子。
(1)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3)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译文:
司马光砸瓮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然后按要求答题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②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wù):野鸭子。②盖:大概。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微禽声,似哀鸣( )  (2)且产蛋数枚( )
(3)临,频频颔之( )(4)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熟视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之市 B.何不试之以足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故时有物外之趣

翻译下列句子
熟视之,乃鹜也。
妇不忍市之。
(3)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农妇的善良?
你从农妇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无垢勤学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③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④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⑤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②昧爽:天将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③就:接近,靠近,趋向。④洎(jì):等到。⑤趺(fū):指脚。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如是者十四年 是:_____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辄:____
③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惑: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_____
选出“而”字与“就明而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C.拔山倒树而来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张无垢被贬后仍坚持勤学,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下列加点文言字词
⑴、亦足也                         ⑵、江东父兄
⑶、赐公                           ⑷、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翻译文言语句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有一句熟语出自于本文,它是什么?它通常用来表达怎样的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隆中对(节选)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解释下列加点文言字词
⑴、遂能绍                       ⑵、此天所以资将军
⑶、荆州之军                     ⑷、将军
翻译文言语句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策略中“跨有荆、益”和“南抚夷越”是两个重要方面。你知道《三国演义》中,关于“荆州”和 “南抚夷越”的故事吗?请分别列举出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者以为妙
B.不知人之乐起坐喧哗者
C.颓然乎其者其千二百里
D.醉翁意不在酒辍耕垄上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小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把“鱼”比喻为正义,把“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的译文是:假如人所喜欢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①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①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 ②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③段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批判了那些只贪图名利而不顾礼义廉耻的行为,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钟于我何加焉?
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
所识穷乏者我            得:
为身死而不受            乡:
有所不避也            患:
(4)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③,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贾人:商人。③贵臣:朝廷的重臣。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诘仆                              ⑵而偿其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三处。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如果能穿越时空,让孔子来教育陈尧咨,你觉得他说哪句话最合适?(8个字)
子诫尧咨曰:“                ,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也______        ___       ②故不为苟得也____     _____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    ____      ④二者不可得兼______     ___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文中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文: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加冠(         )         (2)其欣悦(            )
(3)取而疾(         )       (4)以时文天下(        )
请用“/”给画线句断句。(只划一处)
自 以 意 识 别 之 遂 通 其 义
翻译下列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
文中“    ”一句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   ”一句从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
从上文可以看出宋濂与陈际泰在求学时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从他们的经历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父焉,借旁近与之 (       )  ②即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③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④稍稍宾客其父         (       )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由天才变为“______”最后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道理本身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①行:道路。 ② 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③“奚为”,宾语前置,即“为奚”,为什么。奚,疑问词,什么。④ 用:资财,费用。即路费。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北面而持其驾                   ②我之楚             
③吾马良                            ④马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B.至之市 (《郑人买履》)
C.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D.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我 欲 之 楚
翻译下列句子。
(1)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                                                               
(2)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幼时记趣》)
译文:                                                               
文段内容与我们熟悉的一个成语有关,这个成语是:           
比喻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遏,止住。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沿阻绝                        (2)多趣味
(3)未青之技                      (4)辞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渔者歌曰时有物外之趣
B.春冬时未穷青
C.非亭午夜分其剑舟中坠于水
D.则 湍绿潭又留蚊于 帐中

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2)从甲文全文看,结尾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文来看,薛谭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