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天夜晚温度骤然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或霜花.下列关于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霜前暖,雪后寒 |
B.水蒸气吸热形成了霜 |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
D.水蒸气在高于零度时能形成霜 |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 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
C.熔化放热大于汽化吸热 | D.熔化吸热大于汽化放热 |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为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 | B.升华、熔化 | C.升华、液化 | D.凝华、液化 |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①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②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③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① 、② 、③ .
图中是萘的熔化图象,图BC段表示其熔化过程.在这过程中,萘____ ____(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温度 (填“变大”、“变下”或“不变”)。
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 。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 。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 。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 。
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试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
黄金 |
纯铁 |
铜 |
钨 |
水 |
水银 |
酒精 |
乙醚 |
熔点/℃ |
1064 |
1525 |
1083 |
3410 |
0 |
-39 |
-114 |
-117 |
沸点/℃ |
2500 |
2750 |
2360 |
5900 |
100 |
357 |
78 |
35 |
⑴一块黄金掉入铁水中 (填“会”或“不会”)熔化。
⑵制造灯泡的灯丝通常选用钨制成,因为钨的 高。
⑶在-40℃时,水银温度计 (填“能”或“不能”)使用。
⑷表中铜的沸点 (填“能”或“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⑸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判断出,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其工作物质(液体)适宜选用 。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了——液化 |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了——汽化 |
D.水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
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_℃。
(2)该物质熔化总共经历了 min;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图像CD阶段吸热升温比AB阶段 (填“快”“慢”或“一样”)。
遇到干旱天气气象部门会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_______成小水滴,有的_______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__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A.一定处于固态 | B.一定处于液态 |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 |
B.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3) | B.(2)(4) | C.(3)(4) | D.(1)(2)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