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有( )
A.打开热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
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或消失的过程 |
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
D.把-10℃的冰放入0℃的水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 |
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
A.盐水从雪中吸热 |
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
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
D.盐水使雪的凝固点升高 |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 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水表面上方的“白气”是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
B.在冬天的北方,窗户上的冰花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
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0℃时,水凝固成冰,此过程需要吸热 |
D.使用水壶烧水时,只要对水持续加热,水的温度就会一直升高 |
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 )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
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
D.无法确定 |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
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
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对于实验的完成和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说明错误的是( )
A.用温度计测量瓶中酒精温度和从瓶中拿出来后的现象进行比较可以探究蒸发吸热 |
B.探究液化时,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说明只有温度高的水蒸气才能液化 |
C.研究碘的升华、凝华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防止液体碘出现 |
D.观察冰、烛蜡的实验中,冰与烛蜡应碾碎才能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 |
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得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关于“霜前冷,雪后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霜是小水滴凝固形成,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均需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 |
B.霜和雪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需要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 |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 |
D.雪是小水滴凝固形成,下雪后雪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 |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正确对应的是( )
A.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
B.冰棱正在慢慢消融﹣﹣液化 |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会很快消失﹣﹣汽化 |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
下列关于使用酒精灯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
B.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
C. 用湿抹布扑盖桌面燃气的酒精 |
D. |
用嘴吹灭酒精灯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