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80℃的酒精是液态 |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
C.铅的凝固点是-328℃ |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
物体可以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按图所示的箭头方向填写物态变化的过程,以及在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情况.
(1) ;
(2) ;
(3) .
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试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
黄金 |
纯铁 |
铜 |
钨 |
水 |
水银 |
酒精 |
乙醚 |
熔点/℃ |
1064 |
1525 |
1083 |
3410 |
0 |
-39 |
-114 |
-117 |
沸点/℃ |
2500 |
2750 |
2360 |
5900 |
100 |
357 |
78 |
35 |
⑴一块黄金掉入铁水中 (填“会”或“不会”)熔化。
⑵制造灯泡的灯丝通常选用钨制成,因为钨的 高。
⑶在-40℃时,水银温度计 (填“能”或“不能”)使用。
⑷表中铜的沸点 (填“能”或“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⑸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判断出,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其工作物质(液体)适宜选用 。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为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 | B.升华、熔化 |
C.升华、液化 | D.凝华、液化 |
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得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关于“霜前冷,雪后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霜是小水滴凝固形成,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均需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 |
B.霜和雪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需要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 |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 |
D.雪是小水滴凝固形成,下雪后雪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 |
甲、乙、丙、丁四图是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或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
B.甲、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
C.丙、丁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
D.乙、丙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
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
A.水的凝固过程 | B.海波的凝固过程 |
C.玻璃的凝固过程 | D.蜡的凝固过程 |
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
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
C.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 |
D.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 |
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
D.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
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 B.凝固 | C.液化 | D.凝华 |
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
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 D.无法确定 |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 |
B.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 |
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上升 |
铁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