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p乙 | B.p甲<p乙 |
C.p甲>p乙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如图所示,两只容积相等但高度和底面积都不相等的圆柱形容器,都盛满水且放在水平桌面上,下面关于两容器底面受到水的压强P和压力F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PA>PB , FA=FB |
B.PA<PB , FA<FB |
C.PA=PB , FA=FB |
D.PA<PB , FA=FB |
底面积为100cm2的烧杯中装有适量水。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3.4N,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当金属块总体积的1/4露出水面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若p1、p2之差为50Pa,g取10N/kg,则
A.金属块的体积V金=2×10-3m3 |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5.4N |
C.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kg/m3 |
D.金属块受到的重力是6.8 N |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两球在甲、乙两种液体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F甲=F乙,p甲>p乙 |
B.F甲>F乙,p甲=p乙 |
C.F甲=F乙,p甲<p乙 |
D.F甲<F乙,p甲>p乙 |
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实心圆柱体,将它逐渐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圆柱体下表面浸入的深度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g取10N/kg)
A.圆柱体的质量为0. 3kg |
B.圆柱体的体积为2. 0×10-4m3 |
C.圆柱体的密度为3×103kg/m3 |
D.圆柱体刚好浸没时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400Pa |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柱形容器都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 )
A F甲=F乙,p甲=p乙 B. F甲<F乙,p甲<p乙
C. F甲=F乙,p甲<p乙 D. F甲=F乙,p甲>p乙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三种不同液体,液面高度相同,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A.甲的最大 | B.乙的最大 | C.丙的最大 | D.一样大 |
学习了浮力之后,刘明在家里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甲、乙中分别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两杯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甲杯内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
B.乙杯内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
C.鸡蛋在甲、乙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
D.甲、乙两杯盐水对杯底压强相等 |
甲、乙两种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成正比 |
B.液体深度相同时,乙液体产生的压强比甲大 |
C.液体深度相同时,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小 |
D.甲液体的密度一定比乙液体的密度小 |
如图所示,将底面半径为2R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把高为h,密度为ρ(ρ<ρ水).半径为R的实心圆柱体木块竖直放在容器中,然后向容器内注水,则( )
A.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为ρgh |
B.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ρgh |
C.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πR2ρh |
D.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3πR2ρh |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它可达到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km,具有无动力下潜上浮先进技术,具有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等多项先进功能.其中“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主要是在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重量可以根据不同深度与要求调整.1标准大气压近似取ρ0="1.0x" 105Pa,海水密度近似取ρ=1.0×103Kg/m3,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水下7km处的压强相当于700个大气压. |
|
B. |
若潜水器最快下潜的速度是42m/min,则到达7km海底需要4h. |
|
C. |
潜水器在水面下处于悬停时,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
|
D. |
深海潜水器采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上浮,而潜艇使用压缩空气把空气舱中的海水逼出去达到上浮的目的. |
如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有质量为m甲、m乙,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时,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相等,则
A.m甲<m乙 | B.m甲=m乙 |
C.ρ甲>ρ乙 | D.ρ甲<ρ乙 |
小亮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大胆探索,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
A.![]() |
B.![]() |
C.![]() |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
如果向盛有浓盐水的烧杯内加一定量的清水(未溢出),如图,则( )
A.盐水密度减小,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 |
B.盐水密度增大,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 |
C.盐水密度减小,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 |
D.盐水密度增大,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 |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容器中液体深度不同,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则
A.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 |
B.甲球的密度等于乙球的密度 |
C.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
D.无法判断那个球的密度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