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 。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 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 。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
(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
①如图2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 (选填" "或" " 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 ,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如图3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木块的位置 |
保持不变 |
||
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 (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
小明站在厚度忽略不计的穿衣镜前 处,他在镜中的像是一个与他 (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 的虚像,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
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A. |
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
B. |
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
C. |
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
D. |
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
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 )
A.3:00B.3:30C.9:00D.9:3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刚从冰箱里拿出的苹果过一段时间表面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C.站在平面镜前的人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一带电小球靠近时,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带正电
如图甲所示是小林“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其中A、B蜡烛完全相同,玻璃板固定在50cm处。
(1)小林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A蜡烛固定在10cm处,发现B蜡烛在90cm处时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初步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3)B蜡烛能跟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在图乙中,若图中的人走下桥,她们在水中的像大小 。
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
(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 形成的像。
(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写出一条);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 (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
①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 。
②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理量 和 。
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 (写出一条)。
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2)在寻找蜡烛 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 ,发现都不能与蜡烛 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把蜡烛 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操作是 。
如表中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① |
探究声音的产生 |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
② |
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 |
小车 上固定磁体,小车 上固定铁块,将它们靠近一定距离后,固定 ,释放 |
③ |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 |
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多次改变其两端电压,测量通过它的电流 |
④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
将白纸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
B. |
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
C. |
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
D. |
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 |
图甲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纸板 、 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2)让入射光线沿 方向射入,则发现反射光线沿 方向射出。
(3)实验结束后,小明想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装置如图乙,却发现点燃蜡烛 ,在平面镜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根本无法透过平面镜看到蜡烛 .小明可用 代替平面镜,让实验顺利完成。
(4)实验结束时,小华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 处,如图丙。现将平面镜移至图丁位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填字母代号)。
.硬币成像在 处
.硬币成像在 处
.硬币成像在 处
.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 (选填“①”或“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
(4)在白纸上沿跳棋 和 的边缘画圈,测出物距 和像距 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物距 |
3.39 |
5.11 |
6.39 |
像距 |
5.22 |
6.51 |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 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 。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 和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 和 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到玻璃板的距离 |
3.50 |
5.00 |
8.00 |
10.00 |
到玻璃板的距离 |
3.52 |
5.00 |
8.10 |
10.00 |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相等 |
相等 |
相等 |
相等 |
进一步实验与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 处移动至 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当他远离镜子移动时,他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