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实验题
初中物理

如图,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____cm。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一个定值电阻R、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有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图16所示的甲、乙、丙三个电路图。

(1)三个电路图中,只有丙图是符合要求的,甲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乙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三个电路图中,都有滑动变阻器,如将滑片P都向左移动时,甲图中电压表的
示数将_________,乙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_,丙图中电阻的阻值将________。(三空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探究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把电流表先后接在电路中的a、b、c处时,得到如下所示的记录表格:

比较测得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在测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时,若先在图15乙中的A处测电路中的电流是0.9A,然后在B 处测得的电流是0.6A,则在C处测得的电流应为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         
J/(kg·℃)。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想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把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于是他把混合液放入温度为﹣5℃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水并没有凝固,酒精没能分离出来。水为什么在0℃以下还没凝固呢?请你就此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璐璐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______________   (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两只形状和大小______  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以及刻度尺来做实验。
(2)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不同位置处,发现成的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____    __的(填“重合”或“不重合”)。 
(3)她得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像始终与物体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
(4)璐璐做完上面实验,接着想探究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她移去后面的蜡烛,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  ___承接到像(填“能"或“不能”),她于是又明白了: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的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
分析数据可知,得出结论(一条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块的长度为   cm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某同学在进行中考实验操作考查时,利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后完成的一份《试验报告》,请你仔细阅读后帮他进一步完善:
试 验 报 告
试验目的:测量未知电阻R的值
试验步骤:(1)据试验目的画电路图;(2)依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3)闭合开关,读出两表示数;(4)据测得的U、I值,算出R的电阻值。
试验记录:
试验结论:通过计算得出待测电阻R的电阻值。
回答问题:
(1)完整的试验报告应包括:                   ;此报告中缺               
(2)从试验步骤看,主要缺陷是              ,因而不够精确;
(3)若该同学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指针迅速摆动到最大刻度,其原因可能是:        
(4)就此电路而言,假如电压表的电阻不是很大,则电阻值的测量结果将偏       ;原因是:                     
(5)表格中的空格内应该是         

电压
电流
电阻
3.5V
0.5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魔芋因其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和食用价值而被广泛种植,为了选择较好的块茎作为种子,常采用盐水选种的方法来选择饱满的小磨芋种植。以此为背景,某物理兴趣小组作了相关的实验探究:
通过往水中加盐,使磨芋漂浮在水面上。几天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磨芋又都沉在容器底部,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磨芋下沉;
猜想2:可能是磨芋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磨芋下沉;
猜想3:可能是磨芋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磨芋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取三块磨芋,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2)配制一大杯盐水;
(3)将三块磨芋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磨芋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磨芋的编号
质量/g
体积/cm3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A
44.8
39.2
40
33
B
56.1
48.8
50
41
C
77.3
67.9
69
57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磨芋下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库区蓄水期间,文物工作者在库区的文物挖掘和搬迁工作中,一位工作者发现了一古代的小酒杯,空酒杯开口向上可以漂浮在水面。为了鉴别这个酒杯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工作者们欲测其密度。现手边可以被选用的器材只有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杯(可当作量筒用,内径大于酒杯的口径)。亲爱的读者,你能帮他们完成这项任务吗?
实验步骤:                       
密度表达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AC、EG分别为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锰铜丝和镍铬丝合金,B、F分别为这两段电阻丝的中点,一位同学用该装置做“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记录数据见下表:
 
(1)比较步骤1(或4)与2(或5),得出结论:                                      
(2)比较步骤2(或5)与3(或6),得出结论:                                       
(3)比较步骤                              ,得出结论: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常常用长方体木块作为实验器材来研究一些问题,现在请你以长方体木块作为实验器材之一,可以适当添加其他辅助器材,设计三个实验来研究或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力、热、声、光、电均可)

 
添加主要器材
主要实验过程
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
示例
细绳、小车
将木块竖放在小车上,用细绳突然
拉动小车向前运动,木块向前倒下。
木块具有惯性
设计一
 
 
 
设计二
 
 
 
设计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对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到如下的数据(g=10N/kg):
(1)计算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填入表内。
(2)本实验用了     只定滑轮和      动滑轮。
(3)两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的值不同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钩码上升的高度不同
B.所挂钩码的个数不同
C.弹簧测力计向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不同
D.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
实验次数
1
2
钩码质量(g)
100
200
钩码上升的高度(m)
0.1
0.2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0.6
0.8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m)
0.3
0.6
机械效率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学课中,老师曾讲过“水果电池”,激发了某同学对苹果导电性能的探究:
(1)你认为苹果的导电性能可能与苹果的哪些因素有关?你的猜想是                         
(2)下表是该同学用伏安法,在一定电压下研究苹果的形状、甜度和通过的电流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写出两条填写在横线上。

 
苹果1一般甜
苹果2较甜
苹果3很甜
完整
100(µA)
200(µA)
300(µA)
削了皮
100(µA)
200(µA)
300(µA)
切掉一部分
100(µA)
200(µA)
300(µA)

 
结论一:                                  
结论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