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 填空题
初中化学

(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1所示,在一个注射器和装有较多铜丝的硬质玻璃管内共封闭80mL空气,然后给硬质玻璃管加热,并缓慢向右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至硬质玻璃管内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剩余气体冷却至室温,请回答:

①实验前,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可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  mL,这是因为  

①甲方案的玻璃管中实验现象是  。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甲方案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B.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C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C.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再停止加热

D.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C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再停止加热

③两种方案相比,乙方案更好,其原因是  

来源:2019年湖北省天门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 2O 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复学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   

【进行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   ,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   ,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1:CO 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 2CO 3

猜想2:H 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CO 2和H 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 2CO 3和NaOH。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氯化钡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成分含有碳酸钠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固体成分含有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   (填字母序号)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细沙

C.水基型灭火器

来源: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1所示,在一个注射器和装有较多铜丝的硬质玻璃管内共封闭80mL空气,然后给硬质玻璃管加热,并缓慢向右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至硬质玻璃管内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剩余气体冷却至室温,请回答:

①实验前,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可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   mL,这是因为   

①甲方案的玻璃管中实验现象是   。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甲方案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B.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C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C.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再停止加热

D.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C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再停止加热

③两种方案相比,乙方案更好,其原因是   

来源:2019年湖北省潜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探究小组为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在教师指导下:

【查询资料】Ⅰ.反应原理:CuO+H2 ¯ Cu+H2O

Ⅱ.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状固体,遇水变蓝色

【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②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装置D处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④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⑤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为确保实验安全。实验中,需要持续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再点燃D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来源: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血红蛋白含有亚铁离子,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 2的作用,如果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但是摄入过量的铁也有害。下面是一种常见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含Fe 2+33%~36%,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

[查阅资料]

①Fe 3+可与KSCN溶液反应,从而溶液会显红色,且Fe 3+的浓度越大,溶液红色越深:而Fe 2+遇KSCN溶液不会显红色。

②高锰酸钾溶液可以与盐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

③稀硝酸可以将Fe 2+氧化成Fe 3+

Ⅰ.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检测该补铁药品中是否含有Fe 2+并探究Vc的作用:

①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淡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Fe 3+.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药品中的铁本来就应该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

B.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

C.药品储存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

②加入新制氯水的作用是   

③药品说明书中"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请说明理由   

Ⅱ.乙同学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的方法测定该药品是否合格,反应原理为5Fe 2++8H ++MnO 4 ═5Fe 3++Mn 2++4H 2O.准确称量上述药品10.00g,将其全部溶于试剂2中,配制成1000mL溶液,取出20.00mL,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经换算,用去高锰酸钾的质量为40.32mg。请回答:

④该实验中的试剂2与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中的试剂1都可以是  (填序号)。

A.蒸馏水 B.稀盐酸   C.稀硫酸   D.稀硝酸

⑤本实验所用固体药品   (填"能"或"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

(2)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海水晒盐是氯化钠的主要来源,海水中还含有MgCl 2和MgSO 4等物质,如图是以上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填化学式)。

②将t 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 2℃以上时,仍然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化学式)。

来源:2019年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实验操作】

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

【实验证明】

(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继续探究】

(2)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

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加入等量的镁片。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  

【微观解释】

(4)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来源:2019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如图1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②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如按如图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不能确定”)11%。

(2)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实验I

实验Ⅱ

①实验I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②写出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复习常见的碱的性质时,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归纳,并设计了学案。以下是学案的部分内容,请你完成。

【知识回顾】氢氧化钠溶液因与空气中的  (填物质化学式)发生反应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举一反三】Ba(OH)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碱,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液态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探究一】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为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已经发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缓慢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搅拌。当观察到  ,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2)向盛有少量石灰乳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搅拌,观察到白色浑浊完全消失,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实验探究二】向盛有氯化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  ,说明碱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三】在完成实验探究一、二后,将三只烧杯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最终得到澄清溶液。该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归纳总结】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某些盐反应,还能使酸碱指示剂显色。

来源: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常见的酸》以后,对蚊虫分泌的让人痛痒不止的蚁酸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对蚁酸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蚁酸的主要成分是甲酸,甲酸的化学式为HCOOH;甲酸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

【提出问题】甲酸溶液是否具有酸性?

【实验与结论】向盛有甲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甲酸溶液显  性。

【提出问题】甲酸分解生成的两种氧化物是什么?

【推断与猜想】

(1)小组同学根据甲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他们对另一种氧化物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二氧化碳;猜想②:一氧化碳。

【实验与结论】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甲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Ⅰ.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Ⅱ.装置C中的黑色粉末变红色。

Ⅲ.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甲酸具有酸性,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  

【拓展延伸】人被蚊虫叮咬后,在其叮咬处涂抹  可减轻痛痒。

来源:2018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把去除氧化膜的铝条用线栓好(线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上部,除了观察到事先预计到的现象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现象:反应一开始产生了较多气泡,试管壁发烫;反应较长时间后,铝条周边溶液接近无色透明,铝条以下溶液颜色几乎没变,上下溶液界面清晰,分层明显。

(1)事先预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解释试管中溶液出现分层的原因:  

(3)小明对气泡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可能是氢气;可能是二氧化硫;可能是氧气;可能是…

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没有闻到刺激性的气味,所以小明同学排除气体是  的可能性。

(4)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另取相同原料做了该实验,并用尖嘴导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洗涤液中,洗涤液中出现大量气泡,点燃气泡时发出爆鸣声并看到火焰。老师告诉他铝片表面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检验该气体时,不是直接在尖嘴导管口点燃,而是点燃从洗涤液中冒出的气泡。老师为什么要求小明这么操作?  

小明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氢气呢?小明查阅资料得知,硫酸铜溶液属于酸性溶液,酸性溶液和酸溶液具有某些相似的性质。

来源: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 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  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  

(2)试剂X是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来源:2019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氯气(Cl 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它可溶于水,得到黄绿色的氯水。它易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与硫酸反应。

(1)小明对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

假设2: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小明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由溶液变红可知氯水显     性,从而知道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假设2成立。

(2)小明对褪色现象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有氯气分子,还有氯气与水反应得到的盐酸和次氯酸(HClO)。他对氯水的漂白性提出了3种假设:

A.盐酸有漂白性           B.氯气有漂白性         C.次氯酸有漂白性

经过认真思考,小明否定了假设A,请写出依据   

实验室制备的氯气往往带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必须要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图甲是小明为了干燥氯气所设计的装置图。请在图甲中将广口瓶中的导管画完整,并在图中的 (  )处写出试剂名称。最后,将经过除杂后得到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如图乙)。布条颜色不变。得出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3)次氯酸除了有漂白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小明设计了一套装置。收集到一试管次氯酸见光分解后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发现木条复燃。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   

来源: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 84清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 H2O2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1)表中的数据x=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来源:2020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

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资料2: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

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洗。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  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来源: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南海储量很高,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 4

(1)纯净的CH 4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H 4能还原Cu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H 4还原CuO的反应。

[提出问题]CH 4还原CuO的反应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色。

[实验探究]

①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甲烷气体的作用   

②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B装置内的现象   ,证明有铜生成;

③反应过程中,C装置中的现象   ,证明有水生成;

④D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   生成;

⑤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CH 4还原Cu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来源: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