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初中化学

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A.猜想或假设 B.提出问题 C.制定计划 D.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产物中有
将内壁涂有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蜡烛的成分主要由           元素组成,可能还含有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右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0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B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中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                猜测正确。
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下空)

实验内容、方法
现象
结论
用洁净的水烧杯取30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不变色
         使酚酞变色(填“能”或“不能”,下同)
取一张滤纸,滴上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
酚酞不变色
氨气          使酚酞变色
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
溶液变     
氨气溶解水中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在实验中有重要作用.下面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
B
C
D





仪器连接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

检查气密性

准备过滤器




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
瓶中的水只起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作用
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用洗瓶挤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右下图所示装置来研究微粒的性质,过程如下:

①在桌面上垫一张无色透明的塑料纸。
②在塑料纸上的A处滴一滴无色酚酞试液,B处滴一滴浓氨水。
③迅速用表面皿盖住,并观察现象。
(1)老师建议在塑料纸下垫一张白纸,这样做的理由是                                
(2)在表面皿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                                
(3)和书本上的实验相比,请说出本实验的有什么优点(答一点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结果发现测得数值比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请你帮助他们找出实验误差的原因。(写出两条即可)
(2)集气瓶水的作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燃烧匙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如果实验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则可能原因是(写两点)①                     、②                  ;燃烧匙中的红磷           (填能或不能)用硫代替,理由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存放时间较长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液体带到学校,进行研究。试回答:
(1)取少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约3mL双氧水。二氧化锰起            作用。
(2)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现象是               
若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说明该瓶双氧水已经变质为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鳔肚内取出的产生了兴趣。他拟定“探究鱼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小明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四分之一,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且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氮气不溶于水。
探究分两部进行:
(1)测量鱼鳔内气体的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

你认为其中测量结果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               (填字母),理由是              ,收集的气体体积比实际体积                (大或小)。
(2)测量鱼鳔内气体的成分。现有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鳔内含有氧气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含有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
验证鳔内含有二氧化碳
在含有鳔内气体的另一个集气瓶中加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常规测定】
如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的方法。

(1)用化学式表示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                    ,属于              (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3)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的化学性质有                。(任写一条)
【实验改进】
小华同学经过思考,没有使用止水夹,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①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40℃时白磷即可燃烧),按图示装置连接仪器,然后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玻璃棒的作用为                   ;(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接近瓶底)
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现象为                   (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现象均相同);
④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现象是___   _       __;
⑤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c=60mL,a=10mL,b=19mL,得出结论,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实验反思:
①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a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 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小于理论值的是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体积的水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在240℃左右)

【实验拓展】
小军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酒精的用途是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①酒精灯不用时,要盖好灯帽;                              
②酒精有气味,水没有气味.                           
(3)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4)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②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③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              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