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初中化学

小王同学在厨房中发现一袋白色粉末状的食用物,包装袋上表示的化学成分字迹不清,于是他带到实验室探究其成分。(填空每空1分,计算3分,计9分)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能是淀粉(不溶)        猜想2.可能是纯碱
猜想3.可能是食盐              猜想4.可能是            (俗称小苏打)
【查阅资料】小苏打溶液显碱性,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淀粉不溶解于水中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样,溶于适量的水
形成无色溶液
猜想      不成立
(2)取少量品尝
有涩味
不是
(3)向(1)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是纯碱

小华认为,实验(3)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小华进一步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8g所配溶液与50.2g氯化钡溶液混合,两物质签好完全反应。立即出现         ,由此他知道了该白色粉末是何物。过滤,所得滤液的质量为58.5g,试计算
(4)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克。
(5)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 CO2 + 2NaOH=Na2CO3 + H2O。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________现象,
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

A                 B          C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提示: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可能未反应的二氧化碳)
A          B         C            D    
(2)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Ⅱ和Ⅲ,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   _(填“单质”或“化合物”)。
(2)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                                  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些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CO2和NaOH是否发生变化时,某校小组的同学了以下四种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现象:
A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四种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同学质疑,认为上述没有排除二氧化碳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假设,你如何进一步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反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校的国庆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军对此很感兴趣,于是,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 ① 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 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⑴ 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⑵ 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⑴ 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
小军的依据是: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帮助设计一个证明Na2CO3不存在的实验。从资料中查阅知道:Na2CO3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反应后试管中的剩余物加适量的稀盐酸,并将可能产生的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若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无此现象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⑵ 小军从资料中查阅知道:若向含有OH的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就会出现红色。于是他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剩余物中含有           (写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Na+外,还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A同学:含有OH-、Cl-、C032-
B同学:含有OH-、Cl-、Ba2+
C同学:含有(2)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实验探究】B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B同学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成立,A同学的猜想成立。
【评价与交流】请你评价B同学的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B同学在验证自己的猜想时,若将所加试剂调换成足量的另一种试剂(4)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既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也能确定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C同学取该试剂进行实验,最终确定了滤渡中的离子成分。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成分时,一般应加入(5)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成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A是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得到的一种可再生能源,现已在汽油中加入一定量的A,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G是常见白色难溶盐。(1)物质A俗称        ;物质E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制成的。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冰箱除味剂进行了相关探究。
探究一:除味剂的还原性
(1)除味剂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实验前,小组同学将除味剂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小组同学
将下图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将试管直立起来,并在酒精灯上加上网罩。实验时,将反应
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其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
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
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反应结束,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熄灭酒精灯,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除味剂的吸附效果
小组同学认为除味剂的质量会影响吸附效果,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10%红墨水溶液
同一规格除味剂
溶液褪色的时间
 ①
10mL
5g
10min
 ②
10mL
10g
5min

⑸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吸附效果?请说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水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
I、溶液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3)在图4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内盛放的是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某同学要使小烧杯内有固体析出时,他应向大烧杯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
A.氧化钙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Ⅱ、水在工业生产中也很重要。
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它是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资料卡:石灰水中的溶质是一种碱——Ca(OH)2]
(4)已知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是一种碱,D是一种酸。写出金属铝和酸D反应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5)B的化学式为      
(6)工业上电解食盐水是在立式隔膜电解槽中进行,产生的Cl2和气体A在两处逸出并分别收集、储存。
①已知20℃,S(NaCl)=36g,则室温下,68 kg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为      
②电解一段时间,当收集到氯气的质量为0.71 kg时,列式计算生成的B的质量    
③0.71 kg氯气和A完全反应生成气体C,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酸D。若酸D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则其中水的质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A         B
一段时间后,
A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
B中铁丝无明显变化
 
2

C            D
一段时间后,
C中
D中铁丝无明显变化
 
铁生锈需要与O2接触

某同学在家中发现,炒完菜的铁锅表面容易生锈。
【猜想与假设】可能是食盐对铁生锈的速率产生了影响。
【进行实验】该小组用实验装置E、F同时进行实验。其中集气瓶的容积相同,量筒内盛有等体积的水,F中集气瓶内另加入了某种物质。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E                    F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记录实验过程中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每次测量时间间隔不等,实验数据见下表)。E中铁丝和F中另加入的物质表面均出现红色物质。
食盐可以加速铁的生锈

实验记录表

次数
1
2
3
4
5
6
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mL
E
68
57
44
30
30
30
F
71
65
56
a
30
30

(1)实验装置F中,集气瓶内另加入的物质是                
(2)实验记录表中,a的取值范围是             
【反思与应用】结合上述实验,谈谈你对家中铁锅使用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下图),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 和+2 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 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
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好处是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鸣和同学们通过测定了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作标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 C a C l 2 溶液显中性, C a C l 2 + N a 2 C O 3 = C a C O 3 + 2 N a C l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余下样品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 N a 2 C O 3 溶液。
该样品为b处溶液。
该样品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阳离子有

【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X物质的成分。
【查阅资料】(1)X物质可能由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B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2)X物质是通过过滤水溶液得到的沉淀。
(3)相关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

物 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Ba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设计并实施方案】
(1)由查阅资料可知X物质肯定不含可溶性的Ca(HCO3)2、Mg(HCO3)2
(2)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X物质,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没有白色沉淀,说明X物质中无       (填化学式)。
(3)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想进一步确定X物质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关闭活塞b,将50gX物质的粉末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明显增加的质量;
④继续鼓入空气,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⑤经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为20g。
【评价】(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            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分析X物质的可能组成是           (有几种写几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酸钠、碳酸氢钠是中学常见的化合物。
探究一: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
如图所示,将两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已知盐酸足量,且装置气密性良好。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俗名是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NaHCO3和Na2CO3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NaHCO3、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4、106,通过计算:实验结束后,         (填“A”或“B”)试管的气球更大。
探究二:碳酸氢钠、碳酸钠固体与酸反应的热效应
【发现问题】在探究一实验过程中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的试管温度降低,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升高。
【猜想与推测】甲同学由此推测:NaHCO3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Na2CO3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实验与数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测不妥,通过以下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数据记录如下:

步骤①
步骤②
步骤③
步骤④
步骤⑤
测量10mL水温/℃
加入物质0.5 g
溶解后测量溶液温度t1/℃
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溶液温度t2/℃
加入20%盐酸10 mL反应后测量溶液温度t3/℃
20
NaHCO3
18.5
20.0
20.8
20
Na2CO3
23.3
20.0
23.7

【分析与结论】
(1)由步骤①~③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2)由步骤④~⑤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3)结合上面探究活动,你认为甲同学推测的不妥之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
--探究胡萝卜汁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
体育课上,小华不慎擦伤了皮肤,她用过氧化氢溶液对皮肤进行消毒时,惊奇地发现有嘶嘶的响声,并产生大量气泡。
小华通过查阅文献获得以下信息:
信息Ⅰ:人体皮肤细胞中存在一种叫做过氧化氢酶的物质,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
信息Ⅱ:胡萝卜汁等植物细胞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
信息Ⅲ:酶是动植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其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信息Ⅳ:在没有催化剂时,60℃以下,温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基本没有影响。
请你在小华探究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胡萝卜汁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
请完成下表中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中应包括使用的仪器、药品和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胡萝卜汁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温度如何影响胡萝卜汁的催化作用?
药品: 3 %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胡萝卜汁、不同温度的水( 0 20 35 55 )。
仪器: 15 m m × 150 m m 试管 8 支, 250 m L 烧杯 4 只、 10 m L 量筒、秒表、温度计、刻度尺。
实验:如图所示,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胡萝卜汁和3%过氧化氢溶液;
②将①中的试管放入盛有 0 水的烧杯中,恒定试管及反应物的温度;
5 m i n 以后,把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装有胡萝卜汁的试管中,稍微振荡,使胡萝卜汁跟过氧化氢溶液均匀混合;
④将③中的试管放回原烧杯,恒温 6 m i n
⑤用刻度尺测量试管中泡沫状混合物的高度;
⑥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别测定 20 35 55 时泡沫状混合物的高度。

每个温度下的实验重复 3 次,取平均值,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编号
反应物的温度
混合恒温6min时,泡沫的高度(cm)
A
0 1 . 7
B
20 3 . 8
C
35 6 . 5
D
55 2 .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测定实验准确性,该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有
②请你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出泡沫的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要求:需表示出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数量级单位)
③关于温度对胡萝卜汁的催化作用的影响,你的结论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为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__________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