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 探究题
初中化学

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它是浅黄白色颗粒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中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方程式: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区分水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a:甲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                           
b: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           
                        观察现象
溶液依然为红色
                      

 【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不同的猜想吗?如果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方案你将获得奖励分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猜想3:                                              
方案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虚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还查阅到 Fe3O4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水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剩余固体是Fe3O4.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洁净的塑料瓶从河中取回一定量的水样,然后进行如下研究分析:

(1)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加入明矾粉末(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搅拌,静置一会儿;
(2)将静置后的河水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实验装置还存在的两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两点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
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 ;乙 CO  H2O;丙 NHCO2  H2O;丁 CO2  CO  H2O 。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
下列装置:

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右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         _____。
【实验记录】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   _____是否改变。
【实验拓展】H2O2生成O2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请你设计: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
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A装置为核心装置设计了如图系列实验:(固定装置的仪器已省略)

按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添加药品,固定装置,进行实验。

(1)关闭K2,打开K1,将H2O2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待D装置中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观察到V型管内a处的硫燃烧,现象是                   ,试写出在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待V型管内的硫燃尽后仍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是                            

(2)打开K2,关闭K1,继续将H2O2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到装置E中

                (填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3)兴趣小组有同学提出疑问:E装置内反应后的废液中除酚酞以外还有哪些溶质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OH

猜想三:            

【分析】以上有一种猜想一定错误,请写出错误猜想的序号及错误理由                                               

【资料】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排除了错误猜想后,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E装置中的废液于试管中,并向其中加入①             

               

猜想三正确

【交流反思】该废液未经处理不能随意倒入水池。

来源: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我市贡井区、大安区交界处有个地名叫“石灰窑”,生产生石灰有悠久的历史。某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取样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

兴趣小组设计出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壁发热。

         

(2)

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      

溶液变红。

有Ca(OH)2

(3)

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CaCO3

【反思评价】

(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                  

(5)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                            

【应用交流】

(6)生石灰要      保存。

【拓展延伸】

(7)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大写字母)。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来源:202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加学习并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憲与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补上猜想二。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                 

猜想三:NaCl和HCl

猜想四:NaCl、NaOH和HCl

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Cl2溶液,       (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浇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K2CO3溶液、AgN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K2CO3溶液

滴加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认为猜想      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的活动过程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以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错误的原因是                                    

来源: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 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双氧水开展如下研究

(1)图1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2)小林同学将MnO2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小块状固体,加入图2装置中制氧气,以方便实验结束回收二氧化锰。其中块状固体应放置在          处(填“A”或“B”),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该装置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利用该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需停止反应,其操作是                     ,原因是                 
(3)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术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实验中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填“是”或“否”)。
②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③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气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南同学看到“好想你”红枣袋中装有一袋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南南和北北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南南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Fe2O3

北北同学认为南南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步骤①样品用磁铁吸引前需经过研碎,其中研碎的目的是               
(2)步骤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              。写出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北北同学对滤渣B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② 生成的气体通入

②该溶液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和Fe2O3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该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Fe2O3、CaO、CaCO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完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后,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无色澄清的滤液。
(1)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与氢氧化钠
猜想三:硫酸钠与硫酸铜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不成立,理由是                        
(2)请你选择一种可能的猜想,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电视寻宝节目中,看到一些铜制文物上有绿色的锈迹,并对绿色锈迹产生了探究兴趣。
【查阅资料】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的固体混合物,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
④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
上有无色液滴生成。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           ;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②正确

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还会生成CO2和H2O。
【进行实验】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依次连接装置A→B→         (填“C”、“D”)。
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                          ,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上述装置中A的作用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验证混合气体由H2、CO和HC1组成,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
计一个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选用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序号)          
(2)所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省略,装置之间用“→”连接)混合气体→                       。
(3)首先选用的装置的作用               ,第二步选用的装置的作用                          
(4)简述尾气处理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H2
【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
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
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
 ⑵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说明铝是否与水直接反应: ⑶(填“是”或“否”)铝能够与
 ⑷ 溶液反应。 
③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实验结论】①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被NaOH溶液吸收,②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 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