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选择题
初中化学

对于如图所示四个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停止加热时,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B.图乙中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图丙中玻璃管中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
D.图丁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大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可燃物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

A.甲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B.甲实验中a、b对比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乙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
D.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
B
C
D






燃烧条件

CO还原氧化铜

测定氧气含量

检验气密性
目的
防止燃烧产物
污染空气
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不用酒精灯点燃,
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现象更明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不断运动
②既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③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收集
B.

钢铁的腐蚀
C.

电解水实验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CO中的CO2
B.探究Mn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测定水的组成
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

A. 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B. 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 乙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
D. 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CO↑+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酸生成CO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实验中应先加热CuO,后通入CO气体
C.硬质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
D.硬质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反应后减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下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量可能取少了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质量分数约是18.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铁制品的防锈方法不合理的是

A.公交车扶手—涂防锈油 B.水龙头—镀防护金属
C.汽车外壳—烧漆 D.脸盆—烧涂搪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析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须水和氧气同时参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金属资源的保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