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 |
![]() |
![]()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D.将一定质量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主要贡献是
A.发表元素周期表 | B.研究炸药 | C.研究空气成分 | D.研究原子结构 |
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19.7 |
8.7 |
21.6 |
0.4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19.4 |
0 |
3.6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 g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36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1.7 |
2.2 |
7.9 |
0.9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6.6 |
0 |
2.7 |
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
在以下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冶炼金属 | B.大米酿酒 | C.用麻织布 | D.钻木取火 |
表示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B.![]() |
C.该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 | D.该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 |
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
如图为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X、Y、Z、W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Y、W是化合物,Z是单质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2W+Y |
D.该反应中x与Y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如图所示,气球与大气相通,胶头滴管中有某种溶液,挤压胶头后气球变大,则胶头滴管与的广口瓶物质中分别为
A.H2O与 CaO | B.NaOH与CO2 |
C.浓H2SO4与H2O | D.稀H2SO4与Zn |
下表中所描述的变化与右图相符合的是
|
化学变化 |
Y轴 |
a |
b |
A |
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水在不同条件下分解 |
氧气质量 |
高锰酸钾 |
水 |
B |
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在不同条件下反应 |
氧气质量 |
加催化剂 |
加热 |
C |
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氢气质量 |
镁 |
铁 |
D |
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和生石灰分别与等量的水反应 |
温度 |
二氧化碳 |
生石灰 |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从铝土矿中提炼金属铝 |
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 |
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 |
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石蜡燃烧 | B.钢铁生锈、鸡蛋变臭 |
C.油库爆炸、汽油挥发 | D.石墨导电、水结成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