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甲和乙能反应生成丙和丁,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涉及的所有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 B. |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未改变 |
C. | 甲物质的每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 铜丝用作家庭电线的内芯 | B. | 氦气用于填充气球 |
C. | 镁粉用于照明弹 | D. | 汽油用于清洗油污 |
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 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 |
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安全常识 |
B |
生活知识 |
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 煤气中毒──CO引起 |
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 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充分接触 |
||
C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D |
物质分类 |
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CO炼铁──还原性 |
空气──混合物 河水──氧化物 |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氢气充探空气球 | B.酒精作燃料 |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 D.木材可以制作桌椅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54 |
17 |
20 |
0 |
反应后的质量(g) |
10 |
0 |
2 |
X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全部反应完 |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20g | D.x为79 |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 B.房屋倒塌 | C.森林失火 | D.树枝折断 |
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为2.8 |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 D.物质X可能含有碳元素 |
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种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4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某物质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反应。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 B.该物质可能是单质 |
C.该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 D.题给条件不充分,无法做出判断 |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
D.铁制品表明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