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Fe4S8 |
B.SO2分子中的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D.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
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浅色镜片 深色镜片 浅色镜片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
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苯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X |
反应前质量/g |
3.9 |
9.6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6.6 |
2.7 |
m |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B.物质X为氧化物
C.表中m的值为4.2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 |
B. | 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 |
C. | 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盐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 |
D. | 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
M |
N |
Q |
P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X |
26 |
2 |
12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13︰6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
B.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D.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 g的丙 |
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4:19 | B.3:5 | C.1:3 | D.2:17 |
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由此得出的关于该物质元素组成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氮元素 | B.一定含有氢元素 |
C.一定含有氧元素 | D.可能含有氧元素 |
某一个危险品仓库的硝酸铵发生爆炸,造成很大的财物损失.硝酸铵在约200℃时发生如下反应:NH4NO3=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 B.N2 | C.N02 | D.N20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H2+Cl22HCl 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 B.化合反应 | C.复分解反应 | D.置换反应 |
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6.0 |
12.8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7.2 |
8.8 |
a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1.8 B.X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4.4g,则无X生成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物质( )
A.只含硫元素 | B.一定含氧元素 |
C.一定含硫、氧、氢元素 | D.一定含硫、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
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SO2 | B.NO2 | C.NH3 | D.N2 |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 B.榨取果汁 | C.面包发霉 | D.菜刀生锈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