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 |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下列关于O2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
B.硫在O2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
D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为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① |
实验② |
实验③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常温下,MnO2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常温和50℃对反应快慢的影响是否相同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MnO2和50℃的温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是否相同
D.综合实验①、②和③可知,5%过氧化氢溶液最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a和b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 a为氯酸钾,b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加热暗紫色固体E,可同时得到A和C;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将银白色金属D放在盛有C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F,并放出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二氧化锰 | B.B是过氧化氢 | C.C是氧气 | D.E是氯酸钾 |
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
C. | D. |
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实验事实的是()
A. |
充分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B. |
稀硫酸加入铁粉 |
C. |
氯化钠溶液里加水 |
D. |
硫酸铜和硫酸混合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
下列叙述与对应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A水的电解 |
B. 向稀硫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B. |
|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气体 |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 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
B. |
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 到足量稀硫酸中 |
C.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 高锰酸钾固体 |
D. |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 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 氧化氢溶液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B.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稀盐酸 |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D.将水通电 一段时间 |
有三瓶无色无味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A.测定气体的密度 | B.伸入燃烧的木条 |
C.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 D.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 酸中加水稀释 |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C.加热一定量的 高锰酸钾固体 |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
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
C.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
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