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
|
|
||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图1实验相关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管内的气体可作燃料
C.图2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所得液体的pH小于7
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出现白雾
B.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白纸变黑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选项 |
①中的物质 |
②中的物质 |
预测①中的现象 |
A |
紫色石蕊试液 |
浓氨水 |
溶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
B |
氢氧化钡溶液 |
浓硫酸 |
有白色沉淀 |
C |
硫酸铜溶液 |
浓氨水 |
有蓝色沉淀 |
D |
硝酸银溶液 |
浓盐酸 |
有白色沉淀 |
A.AB.BC.CD.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大
B.pH<7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C.焚烧含氯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
D.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不会影响环境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写出元素符号)
(2)NH 4NO 3固体溶解过程 能量。(填"放出"或"吸收")
(3)画出硫离子(S 2﹣)的结构示意图 。
(4)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会看到瓶口出现 。
(5)向滴加两滴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 。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 2溶液呈中性,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 。
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常见物质:白醋、纯碱、苛性钠、小苏打、硫酸铵,其中属于碱的是 (填上述物质)。将少量无色酚酞溶液滴加到碱溶液中,溶液变 。
(2)如饮食不当,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服用含有下列哪种物质的药物可以中和过多胃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NaOH B.Na2CO3 C.Al(OH)3
(3)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杂质:BaCl2、Mg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某校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杂质成分,探究过程如图(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用 操作方法,可将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与溶液分离,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写出杂质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
B. |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C. |
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
D. |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B.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C.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D.酚酞试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呈红色
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日常生活、社会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
I.大米、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每100g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表:
|
蛋白质/g |
脂肪/g |
糖类/g |
矿物质/mg |
维生素C/mg |
||
钙 |
磷 |
铁 |
|||||
大米 |
6.7 |
0.9 |
78 |
7 |
136 |
﹣ |
0.05 |
番茄 |
0.6 |
0.3 |
2 |
8 |
37 |
0.4 |
11 |
牛奶 |
3.1 |
3.5 |
6 |
120 |
90 |
0.1 |
1 |
(1)上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 (填字母)。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2)人体若缺少 元素(填元素符号),则可能易患佝偻病,上表中富含该元素的食品是 。
(3)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 (填字母)。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4)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 6H 8O 6,相对分子质量为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 (填"酸性"或"碱性")。
II.2019年扬州将开通高铁。它不仅方便人们的出行,更助力扬州经济的发展。
(5)高铁的机身采用铝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该合金性质的是 (填字母)。
A.密度大 B.耐腐蚀 C.硬度大
(6)高铁路基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属于 (填"有机高分子材料"或"复合材料")。高铁机身通过受电弓滑板与沿线架设的3万伏高压输电线相连,这是利用了受电弓滑板的 性(填"导电"或"导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一定不能形成原子 |
B. |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C.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D. |
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
B. |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C. |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
D. |
NaOH、Ca(OH) 2等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化学喷泉”设计了如下实验:20℃时,用250mL圆底烧瓶收集一瓶纯净的CO2,按如图组装装置。用注射器缓缓注入3mL NaOH溶液,轻轻振荡烧瓶,打开止水夹,玻璃导管尖嘴处很快产生“喷泉”,与此同时,C、E装置中发生连锁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X的名称是 。
(2)注入NaOH溶液后,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连锁反应”后,C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E试管中的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圆底烧瓶中溶液呈红色,由此认为烧瓶中一定还有NaOH剩余,你认为是否正确? ,说明原因: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