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以CO2和H2为原料,经催化可转化为有机物,其微观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4H9
B.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C.催化剂Ⅰ、Ⅱ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
D.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H2O+CO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A原子,“”表示B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3: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从宏观角度看,物质丙属于混合物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污染空气的有毒物质,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如图为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醛的化学式CH 2O |
B.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C. |
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了 |
D. |
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
与图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 )
A.2CO+O2 2CO2B.H2+CuO H2O+Cu
C.2H2+O2 2H2OD.H2CO3 H2O+CO2↑
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微观示意图 |
|
||||
反应前质量/g |
32 |
200 |
1 |
0 |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y |
z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D.x+y+z=233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某些有害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化学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从如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中共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变化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单质
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甲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微观构成看:该反应中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C.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
D.从守恒观点看:参加反应的与个数比为1:1
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为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3
D.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3
过氧乙酸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 2H 4O 3,属于有机物 |
B. |
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 |
C. |
过氧乙酸显酸性,可以滴加酚酞进行检验 |
D. |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工业法生产硝酸的一个中间反应可用微观模型表示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无变化 |
B. |
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
C. |
该反应过程中氧气分子全部参与了反应 |
D.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O+O 2═NO 2 |
试题篮
()